在海淀,有这样一支“硬核”志愿服务队,走过3年的漫漫长路依然充满活力、初心不改;有这样一群坚持志愿服务的人,用爱心与恒心诠释无悔的青春,他们就是青龙桥街道的青语如歌志愿服务队。面对12月首都疫情的反复,青语如歌志愿服务队迅速组织了疫情防控志愿者突击队,吹响青年志愿者“集结号”。有的志愿者为身边老人送爱心应急包、爱心蔬果包,有的大学生志愿者则开展“云志愿”活动,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志愿者的誓言,传递邻里守望相助的情义,坚定万众一心战胜疫情的决心和信心。
“搬运工”上岗爱心包加快“蔬”送
接过小志愿者送来的“爱心蔬菜包”,82岁的韩奶奶难掩激动之情,拉着志愿者秦芸熙的手表达感谢:“孩子不在身边,多亏了你们一直关心,你们给的温暖,我们记在心坎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韩奶奶是西单商场社区的居民。该社区北起花园北路南侧、南毗牛奶公司宿舍、西与塔院大队接壤,总人口数1216人,小区周边没有大型菜场,为社区老人,尤其是不会线上购物的高龄独居老人买菜带来了困难。
为此,青语如歌志愿服务队的小队员秦芸熙主动承担起了为社区老人送菜的任务。今年8岁的秦芸熙和爸爸妈妈主动响应团队号召,经常帮助身边高龄老人把“蔬菜包”从社区门口的快递架经过消毒后拿到老人家里。“蔬菜包”里包括一些白菜、土豆、洋葱、大葱、胡萝卜、甘蓝等,足够每户日常2-3天的蔬菜需求量,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远亲不如近邻,我也住在这个小区,他们的岁数和我爷爷奶奶的岁数差不多,我觉得我应该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且在疫情期间,能解决他们的用餐问题,我觉得很有意义。”秦芸熙告诉记者。
面对疫情,青语如歌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从未退缩,他们的身影经常出现在物资采买、区域消杀、紧急援助的现场……他们热心、主动的服务态度,像一注暖流温暖着每一户居民的心。
“适老化”服务让关爱更有温度
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保护好老年人健康,增强其自我防护意识,近日,青语如歌志愿服务队组织队的大学生开展了“云志愿”活动,就《老年人疫情防控与心理疏导》《尽早接种疫苗的好处》《关于接种“新冠疫苗”的误区》等内容展开了系列讲座。
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部的研究生刘畅围绕老年人心理健康标准、常见心理问题,通过现状分析、讲解成因等方式,为老年群体传授心理健康知识以及心理疏导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引导老年人要心态平和、知足常乐,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随后,青语如歌党员先锋队的党员志愿者针对“老人到底该不该接种新冠疫苗?患有多种基础病,接种疫苗会不会加重症状?患哪些病不妨碍疫苗接种,患哪些病确实不能接种?”等问题开展科普宣传,同时针对网上的一些“流言蜚语”进行正确科普。志愿者们就老年人关注的热点问题以线上视频或电话语音方式进行耐心解答,从专业角度上作出科学的解释,引导老年朋友们“应接尽接”,给老年朋友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作为一名志愿者,能够参与到疫情防控当中,是我们的责任和担当,能够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奉献自己的爱心,我自己也很快乐。这次活动中,我们从生活细节入手,引导老年人加强个人卫生习惯知识的普及和培养,不仅能提高他们的疫情防控意识,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疫情防控本领。”刘畅告诉记者。
在青语如歌志愿服务队中,像刘畅和秦芸熙这样甘于奉献、不求回报的年轻志愿者还有很多很多。在这个寒冷的冬季里,这支用心用情为群众服务的队伍身影,也迅速出现在各个小区,他们用“远亲不如近邻”般的温暖和守望相助,汇聚起共同守护家园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