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海淀有礼”文创研讨会举办。此次研讨会由海淀区委宣传部指导,海淀区文促中心主办,旨在深入挖掘海淀文化资源及其精神内涵,共同探讨海淀区文创产业的未来发展路径,携手打造具有海淀特色的文创品牌,为首都的文化繁荣注入新的活力。

研讨会上,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唐金楠阐述了“海淀有礼”品牌的深远意义。他表示,这一品牌不仅承载着海淀区委宣传部对文创产业的精心布局,更是海淀区深厚文化底蕴和创新精神的集中体现。通过“海淀有礼”,海淀区旨在打造一个集文化、科技、旅游于一体的文创生态体系,让海淀的文化IP在更大范围内焕发新生。

与会嘉宾围绕品牌构建、文创产品创新、文化传承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周六福珠宝产品总监刘怀龙从珠宝设计的角度,分享了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海淀文化相结合的探索经验,并提到可以将三山五园的文化元素融入到珠宝设计中,创作出既具有时尚感又富含文化底蕴的珠宝文创产品。中央美术学院圆明园研究中心主任吴晓敏、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系副主任陈娴颖、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长聘副教授严雨等专家学者则从学术研究、文化遗产保护等角度,深入剖析了三山五园文化的独特魅力,为文创产品的文化内涵挖掘提供了有力支持。企业代表北京礼叮当创意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胡贵华、海淀文旅集团总经理助理陈艳颖,以及文化产业评论合伙人汪卷,从产业角度建言献策,提出“海淀有礼”品牌在凸显海淀地域特色和三山五园人文内涵时,需同时注重满足消费需求,体现时代特色和创新精神,以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文创品牌。

据了解,近年来,海淀区依托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推出了一系列富有创意和文化内涵的文创产品,如三山五园徽章、以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为题材的盲盒、以圆明园四十景图为主题的积木模型玩具、静宜园与静明园的特色小物、颐和园的文化衍生品以及综合类文创礼盒等,这些产品都深受消费者青睐。此外,海淀区还充分发挥丰富的文化IP,推出以海淀历史名人为题材的文创产品,如以清代文学家曹雪芹为原型的“红楼梦”系列文创,以及以现代科学家为主题的“智慧之光”系列文创,这些产品都展现了“海淀礼物”在文创设计方面的独特魅力和创新精神。

7月13日,首家文创展示中心在圆明园天心水面开张。在“海淀礼物”的推动下,海淀区的文创产业规模持续扩展。圆明园文创大赛的成功举办,吸引了大量游客关注,文创服务收入突破5000万元。颐和园、北大、国图等知名文化机构的文创收入也稳步增长,为区域文创产业的多元化发展贡献力量。

与此同时,海淀区的文创企业还积极探索数字化、智能化等新技术在文创产品中的应用,开发出了一系列具有科技含量的文创产品。这些产品不仅丰富了文创市场的品类,也提升了消费者的购买体验。

未来,海淀将持续打造“海淀有礼”品牌,继续深耕海淀文化,推出更多高品质、有创意的文创产品,打造成为海淀文创产业的亮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