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海淀区居民垃圾分类习惯养成,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形成绿色低碳新时尚,近日,海淀区城市管理委开展“垃圾‘趣’哪儿了”主题活动,组织居民、社区工作者等人参观生活垃圾从清运到末端处理全流程。
参观活动的第一站是八里庄北里小区厨余垃圾桶车对接点,居民们现场观摩厨余垃圾清运车的作业流程,海淀区固废工作人员为大家详细讲解了操作流程:“我们在倾倒前会铺好地垫,避免在倾倒的过程中有遗撒,污染地面。”通过现场观摩,居民们发现经过铺地垫、除臭、清理等环节的处理,厨余垃圾的清运可以做到不产生异味、不遗撒垃圾。
随后,居民们走入海淀区循环经济产业园,了解其他垃圾和厨余垃圾如何通过处理实现资源化再利用。在再生能源发电厂展厅内,讲解员带领居民眺望厂区,观看垃圾车进入厂区后从称重计量到卸料的过程。“再生能源发电厂接收海淀区全区的其他垃圾,每日约500车,全年处理约79万吨,经过发酵和专业焚烧处理,年发电量2.6亿度,可供18万户居民全年用电量。”工作人员介绍,“垃圾池上方的这个设备叫垃圾吊,也叫垃圾抓斗,它每次大概能抓起10吨重的垃圾。”庞大的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封闭式垃圾池内堆积如山的垃圾,让居民感受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在厨余垃圾展厅内,工作人员用“一粒米的故事”展开讲解,让大家了解生活中垃圾减量的重要性。分类投放的厨余垃圾,在这里经过好氧和厌氧处理工艺,进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经过处理和后续深加工的厨余垃圾,摇身一变成为有机肥土壤调理剂、工业用粗油脂、生物沼气、再生水资源等。参观结束后,一位居民表示:“现在才知道,原来我们分类投放的垃圾经过处理可以发挥这么大的作用。”
“此次活动让居民们得以近距离的观察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运作,亲眼见证垃圾经过分类处理,最终实现资源化、再利用,这种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极大丰富居民对垃圾分类及后续处理流程的认知,让居民深入了解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切实感受到垃圾分类的成果,强化对垃圾分类重要性的认知,促进居民垃圾分类习惯养成,推进我区垃圾分类工作持续走深走实。”海淀区城市管理委员会固废科张路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