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财政部日前联合印发《全国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工作方案》,决定用一年左右时间,在全国开展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工作,并公布试点地区名单。海淀区名列其中,成为北京市入选的两个区之一。

据悉,此次全国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工作,把增进困难群众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困难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在落实好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等现有政策基础上,为有需要的特困人员、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成员、刚性支出困难家庭成员等低收入人口,提供针对性的照护服务、生活服务、关爱服务,切实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恢复正常生活、实现自我发展。

为做好此次试点工作,区民政局制定了《海淀区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工作方案》,计划通过开展需求评估、明确服务内容、规范工作流程、建立供需清单、强化阵地建设、拓展资源渠道、加强创新实践、完善督导机制、健全评估机制等9项重点措施,确保试点工作有力有序、有质有效的扎实开展,推动区域社会救助“物质+服务”模式向纵深发展。

同时,海淀区服务类社会救助列为北京市年度重点调研课题,选取学院路街道、清华园街道、上地街道、紫竹院街道、羊坊店街道、青龙桥街道、曙光街道、甘家口街道共8个街道及对应的困难服务救助所承接机构作为重点,全面深入开展调研。通过主题聚焦、任务分解、动态跟踪、强化指导,力求以调研促进试点工作有序有效开展。此外,区民政局探索形成街道(镇)慈善工作站和困难服务救助所“站所融合”机制,畅通公益慈善力量参与路径,拓展救助资源渠道,实现救助服务扩围增效。

据统计,2024年上半年,全区共为512名特殊困难群众提供了3大类12项救助服务。包括:膳食供应、居所清洁、衣物换洗等生活服务类救助;送医陪护、康复训练、日常护理等照护服务类救助;心理疏导、能力提升、社会融入等关爱服务类救助。深入开展个案服务155例,“物质+服务”救助模式向纵深发展。

海淀区民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严格落实方案工作要求,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统筹救助资源、精准对接需求、增加服务供给、提升兜底质量为重点,合理确定服务类社会救助的服务项目、覆盖范围、供给主体、运行机制、监督管理和保障措施。着力探索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的有效路径和政策措施,更好满足困难群众多样化救助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