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早晨,2024滴滴海淀马拉松(以下简称“海马”)在中关村壹号鸣枪开跑,来自国内外多个地区约1万名选手汇聚一堂,用脚步丈量科技海淀的每一寸土地。

  在这个激情奔跑盛会的背后,离不开一群可爱志愿者的付出和坚守。团区委作为组委会志愿者部牵头单位,贯彻落实青年友好型城市整体安排和青年优先发展理念,联合区体育局等共组织来自北京体育大学、首都体育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雷霆应急救援志愿服务队和北京台联等院校、志愿服务团队的青年志愿者1612名,以志愿青春之力护航“海马”成功举办。

  本届赛事是中国田径协会认证的A1类赛事,由北京市体育局、海淀区人民政府主办,海淀区体育局承办。自10月23日至10月27日共上岗1777人次,累计志愿服务时长约17770小时。

  这是一场属于海淀的体育盛宴,更充分展示了海淀区为建设现代化强区高品质海淀做出的努力。同时,本次赛事作为“2024中关村开学季”系列活动的组成部分,充分展现了海淀区的城市活力,也彰显了海淀青年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北京体育大学志愿者于静

  为比赛顺利进行贡献志愿力量

  “作为海淀马拉松赛事的志愿者,我有幸参与了这场充满挑战与激情的运动盛会。我的工作是全程A检录人墙以及赛后名次抓取的志愿者,在赛道旁,我见证了无数跑者的坚持与努力,也感受到了志愿者团队的默契与热情。”来自北京体育大学2022级中国冰雪运动学院的学生于静韬对参赛选手们坚持不懈的努力从心里表示由衷的敬佩。

  比赛当天凌晨四点天还没有亮,于静和其他志愿者们就已到达活动场地,进行着一轮又一轮的彩排,大家心里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为比赛的顺利进行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次的海淀马拉松让我感受到了运动魅力的所在。它不仅仅是一场竞技比赛,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展现。”于静说,许多选手将参赛作为一种自我挑战的方式,通过跑步来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同时也在精神上得到锻炼和提升。他们在赛道上的每一步都是对自我极限的探索,每一次呼吸都在诉说着生命的活力。而我作为志愿者,也在服务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快乐。

  北京语言大学志愿者纪彤心

  践行自己对志愿服务的热爱和承诺

  “第一次亲眼见证马拉松比赛从发令到赛的全过程,很新鲜也很兴奋。”来自北京语言大学2024级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方向的研究生新生纪彤心,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了海淀马拉松赛事。

  在本届海淀马拉松中,纪彤心被分配到VIP区域指引岗位,主要工作是在起点为贵宾提供指引和接待服务,除此之外,她还担任了北京语言大学志愿者队伍的领队,负责协调培训时间、保障物资发放以及信息收集等工作,为同伴们提供支持与帮助。

  纪彤心表示:“这次马拉松活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活动的水平非常高,所有志愿者都接受了两次专业的培训,包括一次线上和一次线下。”通过这次志愿服务,纪彤心不仅为海淀马拉松的成功举办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也再次证明了自己对志愿服务工作的热爱和承诺。

  北京中医药大学志愿者熊怡能

  全力做好赛道上的守护者

  北京中医药大学2022级药事管理专业的本科生熊怡能,作为海淀马拉松赛道医疗观察岗的志愿者,为参赛选手提供了专业的医疗服务。同时,作为学校志愿者团队的总领队,熊怡能不仅在赛道上守护跑者的安全,也在幕后协调志愿者团队的运作,展现了医学生的责任感和专业精神。

  提到为什么与本次海淀马拉松的志愿服务结缘,熊怡能回忆道:“参与本次海马志愿服务活动也是因为我在学校的志愿者协会中承担职务,从进入大学开始就参与了像北京马拉松、北京国际长走大会等大型体育赛事的志愿服务工作,也在一次次活动中感受到了志愿奉献的力量。于是,在接到海淀马拉松志愿者招募的通知后,我就马上报名了。”

  作为志愿者总领队,熊怡能的身影在赛事前期就已忙碌在物资协调、培训安排和信息整理的每一个环节。“我们的观察和判断与每位跑者的生命安全紧密相关。”他深知,自己的专业与责任是赛道上最坚实的后盾。

  “在一次次活动中,我感受到了志愿奉献的力量。”熊怡能的声音中充满了温暖与坚定,他和他的团队为每一位需要帮助的跑者提供及时的援助,用行动诠释了责任与奉献。

  首都体育学院志愿者孙一尘

  20公里补给站的忙碌与温情

  在首届海淀马拉松的赛道上,20公里处的补给站,来自首都体育学院的学生孙一尘,正忙碌地为跑者们递上饮用水,他不仅是这场赛事的补给站志愿者,更是所有参赛选手心中的一股温暖力量。

  随着跑者们渐渐接近20公里的标记,孙一尘和他的团队成员们迅速进入状态,他们的动作迅速而有序,一瓶瓶矿泉水和运动饮料被递到跑者们的手中,为他们疲惫的身体注入新的活力。孙一尘说:“我很高兴自己是今年首届海淀马拉松志愿服务团队中的一员,能够在这样一个大型活动中担任志愿者也是我们今天在场每一位同学的荣幸。”

  赛事前的一个月,孙一尘作为学校志愿服务队伍的负责人,已经开始了紧张而细致的准备工作。他与主办方紧密对接,与同学们频繁交流,确保每一项细节都能得到妥善处理。这些经历,让他的沟通能力得到了提升。“我与志愿者同伴们站在补给桌旁保障选手的物资供应,可谓有条不紊、忙中有序。此次赛事能够如此顺利,也得益于主办方在赛前对每个岗位的志愿者都进行了充分的培训,做到了万无一失。”孙一尘分享道。

  作为一名青年志愿者,孙一尘用自己的热情和努力,在脑力与体力上发挥着优势,创造着更多的价值。经历了这次活动,他深刻地感悟到,“志愿服务,广阔天地,将大有可为;青年齐心,奋楫笃行,将大有作为。”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志愿者李柯言

  竭尽所能服务好每位参赛选手

  在海淀区举办的首届全程马拉松赛事中,北京信息科技大学2024级新生李柯言,以双重身份参与了这场盛大的活动。他不仅在赛前作为志愿者为选手提供服务,还作为参赛者亲自踏上了赛道,体验了马拉松的挑战与乐趣。

  作为2024滴滴海淀马拉松的配套活动,2024滴滴海淀马拉松嘉年华(简称“海马嘉年华”)在中关村壹号举行。参赛选手从四面八方奔赴现场,领取专属的参赛物资,现场也有不少市民闻讯前来,共同享受一场独特的“海马”畅玩之旅。作为“海马嘉年华”志愿者,李柯言负责号码牌及参赛包的发放工作。

  “发放物资的工作是枯燥乏味的,一次又一次重复着同样的动作,从开始到结束,但是每当看见参赛者的笑容,听见他们口中的一声谢谢,我都会打心底觉得温暖,疲惫一扫而空。”李柯言说道。

  而在赛道上,李柯言作为一名参赛者,亲身体验了海淀马拉松的每一个瞬间。“海淀马拉松,不论是路线安排还是赛事保障,都堪称完美,一路上不仅有靓丽的风景,还有热情的观众在为我们加油鼓劲,每当我感觉累想放弃时,都会有跑友和观众鼓励我,给予我跑下去的动力。”李言说。

  雷霆应急救援志愿服务团队负责人赵伟

  展现海淀志愿者最好的状态

  “首届海马,海淀家门口的赛事,我心中无比期待,我和伙伴们会紧密配合,服从组委指挥安排,全力以赴做好赛事服务保障,用心服务好跑者,展现出海淀志愿者的最好状态。”雷霆应急救援志愿服务队负责人赵伟在赛前在接受采访时说。据了解,雷霆应急救援志愿服务队是一支由赵伟带领的志愿者队伍,承担了本届海淀马拉松赛前物资装包、赛事当天外围引导、存取岗位等关键任务。

  当日凌晨两点,当大多数人还在熟睡中,雷霆志愿服务团队的志愿者们已经开始了他们的一天工作。凌晨三点集合领取装备,到达岗位时天还没亮,他们便开始了紧张而有序的准备工作,赵伟负责的是存取岗位,清晨六点,随着跑者们陆续到来,他们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我们小组合作,仔细核对者信息,面带微笑,为跑者们送上‘预祝您顺利完赛,跑出理想成绩’的祝福。”赵伟描述道。他们以高度的专注和耐心,确保每一位参赛者的包都能快速、准确、有序地存放。

  除了存取,雷霆志愿服务团队的志愿者们还为跑者提供指引和帮助,解答他们的疑问。他们是最早到达,也是最晚撤离的。取包截止时间是14:30,十余个小时在岗时间,他们以最快的速度将选手包按照号码排序,以便跑者们完赛后能迅速领取。

  “当看到完赛的跑者们流着汗水和泪水激动的样子,我们也特别震撼和感动。”赵伟感慨地说。“恭喜您完赛,请拿好您的包,核对好个人物品。”听着者对他们说“谢谢”的时候,赵伟欣慰地说:“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了。”

  除了这些志愿者代表,现场还有来自台湾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的台青志愿者也积极参与到赛事服务中,在“海马”不同的岗位上提供志愿服务、展现志愿精神。

  这些可爱的青年志愿者们,成为了海淀马拉松赛事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他们有的在海淀马拉松嘉年华提前上岗为选手进行物资分装、发放和咨询引导,有的在赛事当天分布于起终点引导岗、起点检录人墙岗、存取处、赛道补给站、医疗观察岗、名次抓取兴奋剂检测岗、赛事直播等22个岗位,为跑者们提供热情、贴心、细致的服务,为深秋的海淀带去属于青年志愿者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