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和景明,京城各大公园渐入赏花游园高峰期。海淀区青龙桥街道公共文明引导队的队员们活跃在颐和园等热门景区的入口处以及周边的路口、车站。他们熟练地维持秩序、解答咨询、帮扶老幼,用贴心服务为春日增添了文明的底色。

自2010年成立以来,这支由15个站点组成的“柠檬黄”队伍始终以维护公共环境秩序为己任,在公交站台、轨道交通口、重要景区等场所默默奉献。在获得各种荣誉的同时,他们依然坚持用实际行动诠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为海淀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

“柠檬黄”的坚守

今年是王淑清做文明引导员的第七个年头。每天早上6点,她准时搭乘公交前往青龙桥街道北宫门地铁站口。“我喜欢做文明引导员。没退休的时候,我就想着退休后要去做文明引导员。”王淑清说。她坚持每天提前半小时到岗,拿出自己准备好的抹布,逐一擦拭服务区域的栏杆。

与王淑清一样,张虎臣也是党校路口组的一名文明引导员。每次在路口维持秩序时,他总要坚持身杆儿笔直地站姿。“我从小有个军人梦,我觉得军人昂扬向上的气质更能体现文明引导员的精神风貌。”张虎臣说。

最近,张虎臣比平日里更加忙碌。他值守的路口靠近北宫门地铁站口,除了维持路口秩序,还要为游客指引去往颐和园的道路。“您要去颐和园是吗?那您沿着这条人行道,往前500米,就是颐和园的北宫门啦。”“您游玩出来还要坐地铁是吗?那我建议您从东宫门进,北宫门出,北宫门离地铁口最近。”张虎臣的服务不是千篇一律,他会根据游客的年龄和游玩需求,为他们做出合适的游玩建议。

春夏游园高峰时期,党校路口组的四名文明引导员在完成路口值守工作后,还会到颐和园门口帮助维持秩序。“老人坐着轮椅呢,来咱们走这边方便,我帮您推老人进园。”他们不吝微笑、不惜力气,用笑容和耐心维持秩序,尽心帮助需要帮助的游客。

在青龙桥街道,像王淑清和张虎臣这样的文明引导员还有很多,他们分布在街道的15个站点。近年来,青龙桥街道公共文明引导队先后荣获“感动海淀优秀集体奖”“三八红旗集体”等奖项。无论得了多少奖,这些公共文明引导队的队员们都坚持每天清晨上岗,风雨无阻。不管是炎炎夏日还是寒冬腊月,他们或坚守在交通要道的第一线,或穿梭在公交站台与地铁口之间,维持秩序、帮助游客、服务市民,以专业和热情赢得群众的信任。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青龙桥街道公共文明引导队的队员们是文明的守护者,生活中也是社区居民们的“热心邻居”。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参与社区志愿服务,传递文明理念,将志愿精神延伸至生活点滴。

公共文明引导员是青龙桥街道“青之行”综合惠民服务队的主要力量。刚刚结束路口值守工作的史广德就与其他队员一起来到颐和园社区,为这里的居民服务,他有一手磨刀的好手艺。“我原来在单位的时候,就爱帮同事做这做那的。现在成了引导员,我也愿意为社区的居民做点事情。”史广德说。

“‘青之行’综合惠民服务队是在我们街道的17个社区轮流开展活动的。总有居民给我打电话问,服务队什么时候来呀。他们的志愿服务在我们社区特别受居民欢迎。”颐和园社区党总支书记兼居委会主任李诺说,志愿者们磨刀、理发、缝缝补补的服务,对居民很有帮助。

文明引导员的热心肠,也得到了街道的大力支持。街道市民活动中心主任王春红介绍说:“我们会为这些志愿者搭建平台,组织社区服务活动,为他们的志愿服务赋能。青龙桥街道还成立了全区唯一一个志愿服务促进中心,组织缝纫、理发等技能培训,便于他们更好地开展志愿服务。”

作为海淀区公共文明引导工作中的优秀队伍,青龙桥街道的“柠檬黄”队伍只是海淀区1300名公共文明引导员中的一部分。近年来,海淀区持续加强公共文明培育工作,广泛开展文明出行、文明祭扫、文明观赛、文明旅游等专项文明引导工作,努力让文明行为成为市民的一种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同时,推动公共文明引导融入地区社会治理,服务社区,并着力扩展服务内容,让文明有礼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