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石油附小(二里庄校区)操场化身“绿色集市”,海淀区学院路街道在二里庄社区举办了一场以“碳索未来资源焕新生绿动万家分类见行动”为主题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通过“知识科普+旧物置换+趣味互动”的形式,吸引数百名居民参与,推动基层治理与绿色生活深度融合。
旧物“流动”激活资源循环
活动现场,闲置置换区热闹非凡,居民们推着旧自行车、抱着衣物箱、捧着旧书籍有序兑换。65岁的王大爷用3件旧毛衣换得两袋可降解垃圾袋和一盆绿萝:“这些‘老物件’放家里占地方,现在能换成实用物品,还能给楼道‘减负’,一举两得!”
“旧书共享角”成为亲子家庭的“打卡点”。三年级学生用《米小圈》系列丛书换得《昆虫记》,还与新结识的邻居小朋友约定周末共读:“以后我要定期整理书架,让更多好书‘流动’起来!”现场“创意再生工坊”人气爆棚,手工艺人指导居民用废旧纸箱制作收纳盒、矿泉水瓶改造成花盆,让“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理念深入人心。
趣味“课堂”破解分类难题
在知识科普区的3米长“垃圾分类流程图”前,志愿者用模型演示“厨余垃圾如何变成肥料”“塑料瓶怎样炼成纤维”,直观展示垃圾处理全链条。“小龙虾壳属于哪类垃圾?”“大棒骨为什么是其他垃圾?”居民们的疑问在趣味讲解中一一破解,不少人用手机拍下展板内容,笑称要“回家给家人开课”。
游戏体验区化身为分类“考场”,“分类投壶”“飞行棋”“转盘问答”等互动环节将分类知识融入娱乐,答对者可兑换小绿植、分类垃圾袋等礼品。最受欢迎的“垃圾分类卡通人”合影区,居民们穿上印有“可回收物”“厨余垃圾”等标识的服饰拍照打卡,用镜头传递环保态度。
从“要我分”到“我要分”
“过去清理楼道堆物,居民常说‘放自家门口不碍事’,现在通过旧物置换,大家主动腾空间、减存量。”二里庄社区党委书记许红伟表示,活动唤醒了居民环保意识,下一步社区将把旧物回收和环境清理纳入常态化工作,让居民养成习惯,同时通过旧物置换促进邻里和谐。
活动现场还表彰了10名“优秀保洁员”。保洁员代表感慨:“我们多查一次桶、多搬一次杂物,居民的分类习惯就多养成一分。现在看到越来越多人主动参与,心里特别暖!”
当旧自行车变成公益物资,当闲置图书开启新的阅读旅程,这场活动向居民传递着垃圾分类不是简单的“举手之劳”,而是串联资源循环、邻里和谐、基层治理的“金钥匙”。随着旧物回收常态化、分类治理精细化等举措的落地,学院路街道正以“小切口”推动“大变革”,为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提供可借鉴的“绿色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