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课堂邂逅自然,当童心对话万物,一场充满趣味与深意的生态教育正在校园悄然生长。为迎接5月22日“万物共生和美永续”主题的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日前,生态环境部宣教中心携手海淀区生态环境局,在中关村一小西二旗分校为170名学生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生物多样性探索之旅。
“以下几张图分别代表了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中的哪一个层次?”“以下哪种行为威胁了物种保护?”国家植物园研究员李飞飞以一连串问题,瞬间点燃了孩子们的好奇心。从微观世界中基因的神奇编码,到宏观生态系统中生物间的微妙平衡,李飞飞老师用贴近生活的案例,让知识变得通俗易懂,还鼓励孩子们从身边小事做起,成为守护生物多样性的小卫士。
在知识传递的温馨氛围中,一个充满仪式感的环节随之而来。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的张亚楠老师与海淀区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综合执法大队大队长唐永宁,将一摞摞图文并茂的科普书籍,郑重地交到少先队员代表手中。这些满载自然奥秘的“宝藏书册”,将为孩子们开启探索生物世界无穷奥秘的大门。
随后,同学们有序来到校园生物多样性展板区。这里犹如一座知识宝库,展示了珍稀濒危物种的图片和介绍,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果与实践案例:朱鹮舒展着优雅的翅膀,在天空中自由翱翔;长江江豚欢快地跃出水面,激起朵朵洁白的浪花;还有无数科研人员在野外辛勤工作,守护生态的动人瞬间也被定格其中。孩子们踮着脚尖,瞪大眼睛,全神贯注地观看着每一幅图片,聆听着每一段介绍。他们时而为濒危物种的珍贵发出惊叹,时而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的成果欢欣鼓掌。在这片知识的海洋里,一颗颗守护自然的种子正悄然种下。
“我要把这些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以后看到小花小草都要好好爱护!”孩子们的话语真挚而坚定。此次活动为师生们搭建了一个深入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平台,不仅拓宽了知识视野,更如同一簇火种,点燃了孩子们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热情。而这些稚嫩却有力的承诺,也让“万物共生和美永续”的美好愿景,在每一个小小守护者的努力下,逐步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