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看到后面货架上的服装了吗,想选哪件都行。”直播画面中,一名工作人员话音刚落。你以为这是直播带货?其实,这是一场海淀区市场监管局为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学生量身定制的科普直播课堂。
日前,海淀区市场监管局创新科普形式,将产品质量安全和消费维权知识带入了青少年的视野。“在课程筹备阶段,我们的工作人员就提前向在校师生进行了调研,通过深入交流,了解到广大师生对服装、学生用品等相关产品的知识比较感兴趣,便精心策划量身定制了课程内容。”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当天的活动中,工作人员首先围绕服装的安全类别、水洗标规范及3C认证等核心知识进行了讲解。“新买的衣服轻微掉色是否合格?”“玩具上的小零件如何界定?”针对这些疑问,工作人员以“云端连线”的形式在线答疑。
在服装抽检分会场,工作人员演示了抽样流程,学生们在线参与了样品的选定。同时,向学生介绍了色牢度的相关知识,纠正了同学们对“掉色即不合格”的认知误区。在学生用品专卖店,工作人员则向学生介绍了“小零件”的界定方式。这场直播课堂突破了传统教学场地的限制,通过实时连线学生用品、服装的真实监管现场,有效提升了知识科普的效果,点燃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直播连线结束后,现场学生踊跃参与了“显微镜下的纤维定性试验”,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学生们通过显微镜观察了棉、涤纶、羊毛等不同材质的纤维结构,并结合化学试剂的反应对材质进行了鉴别。“原来棉织品、涤纶和羊毛在显微镜下的形态完全不同,很好辨认。”一位学生不禁感叹。
据了解,此次活动是海淀区市场监管局对科普进校园模式的一次升级与创新,通过“云端连线+现场实验”的互动形式,将市场监管工作的专业内容以生动直观的方式展现在青少年的面前,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成为“质量安全监督员”。
“今天的活动很有意义,青少年正处于汲取知识的黄金阶段,我们后续将不断探索更多寓教于乐的科普形式,帮助学生提升自我安全意识,并鼓励他们成为推动社会共治的重要力量。”海淀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