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三下午,悠扬的口琴声都会准时在海淀区花园路街道塔院社区清顺静和养老照料中心响起。72岁的单凤芝和68岁的刘广生这对“小老搭档”,用多年如一日的坚守,为高龄老人带去歌声与欢笑。从口琴伴奏到红歌教学,从影像放映到手工互动,他们用热情和细致为“老老人”编织着温暖的晚年时光。

在花园路街道,今年72岁的单凤芝与68岁的刘广生,这两位银发志愿者“搭档”用八年的坚守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夕阳赞歌。他们用音乐、欢笑和陪伴,为养老院平均年龄逾80岁的老人们点亮了晚年生活的光彩,诠释了“以老助老”的人间真情,让“小老人”温暖“老老人”的故事在这里持续传递。

口琴声中的“周三之约”

“每周一歌唱红歌,身心愉悦好处多;豪情满怀爱中华,最美夕阳在静和。”每周三下午3点半,在花园路街道塔院社区的清顺静和养老照料中心总会准时响起这首由刘广生创作的欢快口号。伴随着整齐的口号声,老人们的脸上绽放出幸福的笑容。

“以前我很爱跳舞,但现在身体不允许了。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加入到了养老院合唱团中,每周三由刘老师和单老师来教我们唱歌,我整个人都变得开朗了。”一位老人动情地说。八年来,这个由两位志愿者发起的合唱活动,已经成为老人们最期待的“精神大餐”。

刘广生总是谦虚地说:“我只是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但正是这些“小事”,让养老院的老人们重新找到了生活的乐趣和光彩。

这段缘分始于八年前的一场社区文艺汇演。当时,爱好摄影的刘广生受邀担任活动拍摄,结识了长期从事志愿服务的单凤芝。

“单老师是社区的优秀志愿者,同时也是一名优秀党员,她一直在敬老院做志愿服务。她问我愿不愿意也作为志愿者为老年人服务,我想,我的这些爱好或许能为老年人带去快乐,于是便欣然同意。”就这样,刘广生跟着单凤芝,每逢节假日,就到社区养老驿站做志愿服务,为老年人表演节目,带老人们一起做手指操、猜谜语、读报纸,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当清顺静和养老照料中心成立的消息传来时,刘广生第一时间就想到了那里的老人们。“文化活动对老年人来说太重要了。”他回忆说,“我和单老师商量后,立即就把我们的志愿服务延伸到了这里。”说到这,他的声音变得柔和,“我母亲年纪也大了,我特别能理解老人们需要什么。看着他们快乐的样子,就像看到自己的母亲开心一样,这种幸福感是双向的。”

随着养老照料中心老年人合唱团的成立,刘广生找到了更广阔的志愿服务舞台。细心的他发现,老人们唱歌时缺少伴奏会影响演唱效果,而自己擅长的口琴恰好能弥补这个缺憾。于是,每周三下午3点半,养老院里总会准时响起悠扬的口琴声,为老人们的歌声增添动人的旋律。

“伴奏看似简单,但要配合好老年人的演唱特点。”刘广生说。为了让老人们唱得舒心、学得轻松,他精心挑选曲目。既要旋律优美动听、耳熟能详唤起回忆,又要节奏舒缓简单、难度适中便于学唱。“刘老师的口琴就像一根魔法棒,让我们的歌声变得更有感染力。”一位合唱团成员评价说。在刘广生的用心伴奏下,老人们的演唱水平不断提升。这个固定的周三音乐之约,已经成为养老院最受欢迎的文化活动。

用镜头带老人“云游世界”

每周三的午后,养老院的阳光房里总是格外热闹。刘广生和单凤芝总会提前半小时到达,为即将开始的活动做准备。单凤芝像一位贴心的家人,亲切地与早到的老人们拉家常,细心地询问每个人的近况,用温暖的话语点燃老人们的参与热情。细心的单凤芝还考虑到老人们的健康需求,每到盛夏时节,她总会带着几十把精心挑选的蒲扇来到养老院。“老人家吹不得太久空调,这些扇子既环保又实用。”她一边分发扇子,一边叮嘱老人们注意防暑。

刘广生则像个专业的放映师,为老人们播放他拍摄的自然影像。“您瞧,这只双头灰蝶的后翅尾突多么特别!”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着各种鸟类的习性和自然界的奥秘。他精心制作的视频里,有公园里欢快鸣叫的鸟儿,有湿地中优雅踱步的白鹭,还有四季变换的自然风光。这些生动的画面,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大自然的窗户。

“刘老师拍得可真好!”一位老人看着视频中翩翩起舞的蝴蝶,脸上洋溢着孩童般的喜悦,“我们这把年纪出门不方便,现在坐在屋里就能看遍花鸟虫鱼,感觉自己也跟着走进大自然了。”

刘广生谦逊地回应:“看到你们这么喜欢,我就更有动力继续拍了。有时候活动还没开始,就有老人早早来等着。我想着不能让大家干坐着,就把这些年拍的视频整理出来,让等待的时间也变得有意义。”这份用心,让简单的视频播放变成了老人们期待的精神盛宴。

除了养老院的志愿服务,刘广生还活跃在塔院彩绸队的活动中。作为队伍的教练兼宣传员,他将自己在志愿服务中积累的经验,又传递给了更多的文艺爱好者。从养老院到社区,他用镜头和音乐,串起了一条温暖的爱心链条。

“以老助老”的温暖回响

谈及志愿服务的初心,刘广生的眼中闪烁着温暖的光芒。“助老服务对我来说是双向的馈赠。”他深情地说,“在带给老人快乐的同时,我的心灵也获得了滋养。‘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不仅是口号,更是我们晚年生活的美好写照。今天的付出,或许就是为明天的自己播种温暖。”

单凤芝回忆说:“记得第一次做志愿服务时,看到老人们静静等待活动的身影,那种期盼的眼神深深触动了我。”她的声音柔和而坚定,“我们都是六七十岁的人了,更能理解老人对精神慰藉的需求。组织文艺演出不仅是为了给老人带去欢乐,更是想告诉他们,晚年生活依然可以精彩纷呈。”

单凤芝继续说:“每次看到老人们跟着音乐打拍子、看节目时开怀大笑的样子,我们就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因为帮助今天的他们,就是在关爱明天的我们。这份志愿服务,是我们对生命最好的致敬。”

正是这份无私奉献的初心,让平凡的坚持绽放出不平凡的光芒。单凤芝和刘广生用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当关爱成为习惯,当奉献融入生活,每个人都能成为正能量的传播者。正是这样的坚持,让爱心得以延续,让温暖不断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