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先这块地脏乱差,设施老旧破损。现在修葺一新,成为我们下棋、唠嗑、遛娃的好去处,大家可开心了。”家住海淀区四季青镇闵航路16号院的孙先生对小区焕新后的休闲空间赞不绝口。
近日,历时半年多时间改造的闵航路16号院“乐苑”赢得了居民的广泛好评。这是四季青镇继闵航路18号“和苑”、闵庄路38号“锦苑”、闵航路甲21号“福苑”、闵航路21号“怡苑”之后的第五个“十美小院”微更新项目。
社区搭台
微更新方案落地
闵航路16号院共有5栋住宅楼、约230户居民,院内公共空间几乎全部被停车位占据,仅小区入口处有一块地方供居民休憩活动。但这仅有的活动场地设施简陋,冬不避风、夏不遮阳,居民改造意愿非常强烈。
据四季青镇责任规划师于小菲介绍,为了充分了解居民改造的意愿和建议,闵航社区和责任规划师团队严格遵循“十美小院”微更新项目实施流程,在现场调研后,共同开展了居民问卷调查工作,共收到了49份有效问卷。问卷调查显示,小区老龄化人口占比较大,对于户外空间与设施的增补提升有较强诉求,同时社区志愿服务的参与有一定人群基础。
依据现场调研和问卷调查结果,四季青镇高校合伙人、清华大学钟舸教授团队首先提出了设计建议书,针对整体院落和微更新区域分别提出了更新策略;北京四季青公园管理中心设计师按照设计建议书的思路,完成方案设计。经社区和责任规划师团队修改确认后,共同与居民代表就方案进行充分沟通和协商;然后再经过多轮反复修改、协商,并通过公示程序,最终确认了实施方案。
协商议事
停车位设计更实用
“斜停车位改垂直车位?那倒车得多麻烦!”据了解,协商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在方案协商会上,居民张阿姨提出反对意见。原来,设计团队最初计划调整部分斜停车位为垂直车位,以扩大“乐苑”入口空间,但这一提议引发激烈讨论。
为了达到更好的空间效果,在最初的方案里,责任规划师团队想在不减少车位的前提下,将少量斜停车位改为垂直车位以扩大场地入口空间。闵航社区也就“入口”保留问题,充分发挥了“大家商量着办”协商议事机制。
“得知居民的担忧,我们几方又再次权衡了各种因素,最终社区与居民达成一致方案,即保留斜停车位,不扩大入口。”于小菲说道,在之后的建设实施过程中,也鼓励居民参与施工监督,有意见可通过社区进行协调,充分调动居民自治的积极性。“虽然入口没扩大,但现在的设计更实用,大家都满意。”张阿姨笑着说。
“你猜为啥叫‘乐苑’?”于小菲笑着说,这是居民们自己起的名字,主要想表达一个平安喜乐、与邻为善、以邻为乐的寓意。“建成了之后,居民真的是乐在脸上、乐在心里。”
居民参与
让社区更新看得见
整齐划一的透水砖,人气颇旺的休闲凉亭,温暖舒适的木质椅面等设施,兼具了居民议事、文化休闲、儿童娱乐等功能……近期,200平方米左右的“乐苑”靓丽一新。以“平安”“喜乐”“与邻为善”“以邻为乐”为主题的景观标识既喜庆又靓丽,让居民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
“这次放假回来看见我们小院变得养眼了,场地虽说不大却‘五脏俱全’,既照顾到老人又兼顾了孩子,太棒了。”一位在外地上学的小区居民有感而发。
“我们不仅对原来的亭子进行了修缮,还对入口区域实施了整体景观提升,亭子中间原有的乔木也保留了下来,并在角落里为小朋友做了玩具。”望着焕然一新的“乐苑”,于小菲如数家珍道,“乐苑”里点点滴滴的改造,都遵循“以意立景、以简驭繁、以点促效、以巧补拙”的设计理念,让居民的需求变成了现实。
让社区更新看得见、摸得着,让社区治理有基础、有落点。据介绍,“十美小院”是闵航社区联手责任规划师团队,在四季青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推出的参与型社区小微空间更新计划。“十美小院”以“共建、共治、共享”为建设原则,将小微空间纳入社区统筹规划,按年度分期分批为每个院落量身打造微更新方案并实施建设。场地兼具党建宣传、居民议事、文化休闲、体育健身等功能,补充社区党建活动场所,同时提升院落环境、塑造社区整体文化氛围,切实推动形成“我的社区我做主”的社区更新治理新格局。
“十美小院”还在继续,“和美闵航”硕果渐丰。四季青镇将继续推广“闵航模式”,计划年内新增1-2个“十美小院”,重点覆盖老旧院落,推动社区精细化治理。“十美小院”不仅美了环境,更暖了人心,正如居民们所说:“这里是我们共同的家,幸福就得大家一起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