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海淀区学院路街道主办,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承办,海淀文旅集团协办的“科学启智筑梦未来”科普营活动举行。活动以“实验室里的地球守望者”为主题,特邀科研一线人员,带领30组家庭开启了一场科学探索之旅。
上午,参与家庭陆续抵达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孩子们领取了专属研学包后,兴奋地开始他们的“科学家初体验”。推开国家级实验室的厚重大门,洁净的操作台、闪烁着指示灯的精密仪器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土壤实验室里早已准备妥当,每张桌子上都摆放着贴着标签的土壤样本:深褐色的森林土、淡黄色的沙漠土、黑色的腐殖土,旁边还整齐排列着pH试纸、电导率仪和装有不同试剂的滴瓶。在这里,孩子们化身“小小土壤侦探”,在专家指导下,小心翼翼地戴上手套,拿起小勺舀取土壤样本。
“取少量土壤放进试管,加入蒸馏水摇晃一分钟,像这样轻轻振荡……”姜容研究员边示范边讲解,孩子们跟着模仿,试管里的土壤和水渐渐融合,泛起细密的泡沫。静置片刻后,他们用滴管吸取上清液,滴在pH试纸上,再对照比色卡读取数值。“原来不同颜色的土壤藏着这么多秘密!”一位家长看着孩子认真记录数据的样子,忍不住感慨道。“土壤健康建议”板块,让抽象的科学数据瞬间变得直观可感。
花粉观察环节同样热闹。孟龄研究员带来了数十种花粉样本,“这种长着三个小突起的,就是容易引起过敏的花粉。”她指着显微镜下的图像说。在微塑料检测实验环节,通过微塑料检测实验,孩子们了解了前沿环境监测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科普工作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沉浸式、互动式的科普形式,打破科研的神秘感,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科学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