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7点,家住海淀区曙光街道时雨园社区春荫园小区的林秀霞推开窗户,眼前的美景让她不由得露出欣慰的笑容。“这块地因为土层较薄,以前种啥都活不成,现在可不一样了,这里已经成了我们社区有名的‘花海’。”她的笑容背后,是曙光街道“全民共建”模式激活花园城市细胞单元的生动实践。
“全民共建”拓展家门口“幸福半径”
近日,《曙光街道花园城市建设示范街区行动导则》(以下简称《导则》)正式发布,创新提出了以实现“花园里的生活城”为目标,发挥“大家商量着办”和“社区治理、社会治理、商圈党建”合伙人机制作用,共同打造花园城市建设示范街区样板,实现好生态、高品质、聚活力、有温度、更安全的五大核心建设目标。
“今年初,《北京市海淀区建设花园城市实施方案(2024-2035年)》正式发布。而作为先行示范街区的曙光街道,实际上从去年就率先启动了花园城市建设的实践探索。”曙光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梁炜介绍,“我们一边建设,一边编制《导则》,在整个过程中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大家商量着办’议事协商机制作用,经摸索梳理,形成了‘街道主导、专业赋能、公众参与’的模式”。
居民“家门口”的环境品质提升是基层治理的重点工程。通过“试点先行、示范引领”的工作思路,曙光街道精心遴选了包括时雨园在内的多个社区作为“共享共建花园社区”示范点。从林秀霞家单元门出发,步行2分钟即可抵达社区微花园。这个占地350平方米的空间,从招募社区园艺能手、设计师团队征集设计方案,到邀请社区、物业、居民参与设计方案的讨论,以及植物的选择与种植,再到后期交由社区居民养护管理,每个环节都践行了花园城市“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你看,这片林荫鼠尾草就有我种的!”看着生机盎然的微花园,林秀霞很是高兴。
“社区以‘雨邻为伴、商量着办’工作机制为引领,将‘大家商量着办’融入微花园建设全过程,这里面不光有区园林局、农林科学院等专业力量深度介入,还依托社区治理合伙人机制,创新推行认养轮值制度,50组青少年家庭成为了‘花园管家’。”时雨园社区党委书记姚静说。
“我们在各社区同步开展了一系列社区微花园共建主题活动,目前,地区全民共建社区微花园达到1.2万平方米。”曙光街道责任规划师张新南介绍,“后续,我们还将把试点社区这种‘党建引领+专业提升+多方参与+全民共建’的模式进一步在地区全面推开,逐步实现社区绿化从‘单一植树’向‘可持续微更新’的转变。”
“针灸式”微改造激活城市边角空间
在曙光街道,这样的绿色变革无处不在。位于彰化路与曙光花园中路交叉口西北角,有一处560平方米的边角地,一到夏季便积水成洼,成为蚊蝇滋生的“天然温床”。“以前根本没法走,避都避不及。”家住附近的陈女士回忆。
“这个点位我们整合了现状绿化与下凹空间,统一铺装并使其高度与人行道齐平,提升场地通行便利性;同时优化街角景观,增设围树座椅、庭院灯等设施,满足周边人群短暂休憩的需求。”张新南介绍。如今,这片曾经闲置的空地,已经蝶变为一个充满生机的口袋公园,成为周边居民晨练遛弯、傍晚散步的首选场所。
同样实现蝶变的还有修建于2015年的融乐园,由于紧邻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及汇佳幼儿园,这里不仅是孩子们上下学的必经通道,也是周边居民健身休闲及亲子活动的主要场所。“改造前,这里人车混行,流线混乱,路权划分不清,更缺乏服务儿童的场地功能,早已无法满足居民的日常使用需求。”张新南说。
于是,依托社会治理合伙人机制,在改造前期,街道责任规划师联合高校合伙人团队,面向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招募20名在校学生,开展了“我是小小规划师,校园门口换新颜”活动。“这样的方式不仅为‘小小规划师’们提供了认知城市空间环境、参与城市建设决策的机会,也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想法和创意,让我们在方案设计的源头就能植入使用者的真实需求。”张新南边说边展示手机里孩子们的“奇思妙想”。
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改造,正是曙光街道通过“针灸式”介入带来的改变。在优化融乐园中通学路及家长等候空间的基础上,街道还在公园内部植入互动游戏设施、艺术作品展陈等区域,织补儿童友好功能,最终打造出“花园+生活”的空间体系。
“截至目前,我们实现了街面增绿彩化6.7万平方米;打造了融乐园、蓝靛厂公园全龄友好和儿童科普空间3.3万平方米,这些通过‘拆违建绿’‘见缝插绿’等方式打造出的‘城市会客厅’,不仅为居民提供了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场所,更通过方寸之地实现了空间改造与民生温度的双提升。”梁炜说。
“花园里的生活城”不止绿化
打造“花园里的生活城”不是简单的绿化工程。梁炜介绍:“我们积极联动商圈治理合伙人,统筹辖区资源、凝聚治理力量,把服务做到居民心坎上。去年底就依托‘掌上海淀’数字孪生社区平台推出了‘一刻钟AI生活圈’,整合社区服务资源,让居民足不出‘圈’,就能‘一站式’享有暖心、便捷、多元的智慧社区生活功能。”
“除此以外,我们还持续推进商圈和特色楼宇更新改造、打造开放包容的休闲绿地空间,激发地区消费活跃度;完善便民服务设施体系,推进养老助餐点、养老服务驿站建设工作,构建功能齐全的公共服务体系,满足多样化需求,让便民服务成为温暖城市的重要支撑。”梁炜介绍。
“《导则》规划了‘夯实基础、优化环境’‘重点突破、示范引领’‘全民共建、城园共生’三步走战略路径。”梁炜指着规划图介绍,“我们将围绕生态价值提升、城市品质美化、烟火气息激活、市民空间共建、安全家园守护五大维度,共同打造宜居、绿色、充满活力的花园式家园,最终实现城园融合新格局和‘花园里的生活城’这一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