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海淀区颐和园东九间店铺内,工作人员手持一台小巧设备,屏幕文字跳动,外语语音同步传出,为俄罗斯游客细致解答“颐和园吉瑞宝贝”盲盒的瑞兽故事。这一不起眼的科技利器,正是颐和园今夏提升服务的“秘密武器”——全新投入使用的AI翻译机。暑期旅游高峰来临之际,颐和园以科技之力悄然消融语言隔阂,让世界游客沉浸式体验中国皇家园林的深厚底蕴。

随着暑期客流激增,非英语国家游客比例显著上升,语言沟通障碍成为服务痛点。“日常英语培训已难覆盖需求,面对其他语种咨询时,双方常陷于‘听不懂、讲不明’的窘境。”颐和园管理科科长韩笑介绍。为破解这一难题,颐和园于6月10日启动智能翻译设备试运营,并于7月7日全面启用51部智能AI翻译机,实现科技赋能精细化服务。

51部翻译机布局精准,功能互补。在游客流量最大的东宫门、北宫门及新建宫门,部署了“子母AI翻译机”,通过内外双屏实现窗口服务的实时无障碍对话。而在游客中心、游船码头、商业网点及导游服务点等48处移动服务场景,则配备了便捷的“手持智能翻译机”,高效满足即时翻译需求。设备操作极简——开机对话,立获翻译,75种语言及口音智能识别无障碍;长达7至8小时的续航能力,足以支撑全天候服务运转。

东宫门综合服务窗口前,两位巴西游客借助翻译机流畅咨询票务差异、支付方式与游览路线,短短两分钟内完成购票,满意致谢。工作人员感触颇深:“以往沟通需大量肢体比划,耗时费力且难达其意。现在有了翻译机,效率与准确性显著提升。”一位法国游客更通过翻译机直抒赞誉:“这是我见过最实用的景区服务工具!”

在颐和园各大游船码头同样配备了智能翻译设备,已经有不少外籍游客通过智能翻译设备向工作人员咨询,明白了如何使用5G“智慧游船”服务自行扫码下单及自助结算。通过AI翻译机的交流,外籍游客真正感受到了与国内游客同样的便捷服务。

从可视化打捞设备、3D数字人一体机到AI翻译机,科技正重塑这座百年御苑的服务生态。颐和园副园长吕高强强调:“‘智慧颐和’是公园建设核心目标。在全球化旅游浪潮下,配备智能翻译设备不仅是科技赋能智慧景区的关键探索,更是提升国际化形象、促进传统文化深度传播与互动体验的战略之举。实时翻译有效消除语言壁垒,切实提升外籍游客的游览便利与个性化体验,对景区服务升级、拓展国际市场、打造世界级品牌具有深远意义。”

颐和园将继续以科技为桥,让无声的殿阁亭台向世界生动诉说,让跨越时空的文化脉搏在全球游客心中共振,在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向世界游客讲述全新的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