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京皖少年并肩而坐,共同聆听研究员解密光的奥秘;当量子力学的奇妙理论引发两地学子不约而同的思考——一场跨越千里的“科学对话”正在海淀区学院路街道的石科院社区生动上演。近日,由学院路街道与中国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科学手拉手·成长共未来”城乡青少年交流活动举办,来自北京石科院社区的青少年与安徽岳西县莲云石化初中的20名学生结对交流,在科普讲座与思维碰撞中共启科学之门,架起城乡教育交流的新桥梁。

活动现场,中国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郑爱国以《我们看到的世界》为题开展科普讲座。“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我们看到的树叶是绿色的,而晚霞却是红色的吗?”这个贴近生活的提问立即引发热烈讨论,同学们争相举手发言,有的认为是色素原因,有的猜测与阳光有关,思维的火花在交流中不断迸发。郑爱国老师通过分子模型演示和理论讲解,将光学原理娓娓道来。当讲到光的波粒二象性时,孩子们不约而同发出惊叹。随后提出的“薛定谔的猫”思想实验,更让在场学生陷入深度思考。

在随后的专题讨论环节,京皖学子两两结对,围绕讲座内容展开深入交流。“原来光既是波又是粒子,太神奇了!”一位学生主动与结对伙伴分享自己的理解,“郑老师用PPT上的公式推导出这个结论,比课本上的解释更直观。”讲座结束后,求知若渴的孩子们围在讲台前,就光学原理展开热烈讨论,科学的种子在思维碰撞中悄然播撒。

“这次活动为两地青少年搭建了一个共同学习、交流成长的平台。”学院路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科普讲座和互动交流,让不同地区的孩子们都能开拓视野、激发科学兴趣,这是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有益实践。”郑爱国表示:“我更想通过对问题本源的认知,和问题形成认知的过程,让孩子们把眼界打开一些,看得更远。如果他们对一些事情在内心深处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非常努力地追求生命中足够美好的事情。”

“科学手拉手·成长共未来”城乡青少年交流活动在热烈的氛围中落下帷幕。这场别开生面的交流盛会,为两地学子播下了友谊与求知的种子,在彼此心间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