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从太空捕捉的社区全貌在屏幕上缓缓展开,平日里只在新闻中见过的遥感探测设备近距离呈现。一场专为青少年打造的“遥感科技探秘之旅”,近日在海淀区学院路街道地大二社区热力开启。这场由学院路街道社区建设办公室指导、地大二社区主办的“科普+”科普营活动,邀请40余名青少年走进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在国家级科研平台上沉浸式触摸科技,让科学的种子在童心深处悄然生长。
活动现场,航空物探遥感中心高级工程师带领孩子们开启“太空之眼”的奇幻旅程。当密云水灾抢险的遥感图像展现在大屏上,当三维建模系统还原灾害现场的全貌,孩子们真切感受到科技守护生命的力量。“快看,这是我们社区的卫星地图。”随着地大二社区全景图的呈现,熟悉的楼房、花园以“上帝视角”全新展现,引发阵阵惊叹。有孩子兴奋地指着屏幕:“原来从太空看,我的家就像乐高积木一样可爱!”
在装备展示区,无人机、高光谱传感器等“大国重器”的民用化成果让参观者目不暇接。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台正在研发的智能探测车,它集成了精密仪器和可视系统,能实现人在车内完成地下探测任务。“这些设备会不会取代人类工作?”面对孩子们的疑问,工程师耐心解释:“科技不是要取代人类,而是成为人类的‘超级助手’,让我们能探索更多未知领域。”
“没想到每天路过的办公楼里藏着这么多‘黑科技’!”一名正在参观的初中生道出了大家的心声。这场90分钟的科普活动,通过“原理动画+实景操作+未来畅想”的立体化设计,让深奥的遥感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孩子们或俯身观察设备细节,或认真记录科学原理,科技梦想的种子在专注的眼神中悄然萌芽。
“把‘科研用’的硬技术转化为‘百姓懂’的软科普,是我们的责任。”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是推进“校地企”科普资源融合的创新实践,通过政企联动让高精尖科技从“遥不可及”变得“触手可及”。学院路街道社区建设办公室(文体科技)负责人郝梦表示:“这只是个开始,我们将持续引入优质科普资源,为青少年成长注入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