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群众生活环境痛点,破解区域风貌短板。近日,海淀区马连洼街道针对圆明园西路、永丰路沿线及绿苑小区三处重点区域开展的环境整治提升项目全面完工。经过系统改造,三处区域从基础设施破损、环境杂乱的状态,蜕变为设施完善、景观整洁的宜居空间,切实提升了周边居民的生活品质与幸福感。
圆明园西路改造从硬件升级到景观优化
圆明园西路周边聚集高校、科研院所、居民楼与商业街,功能复合且人员密集,但此前长期受基础设施老化、环境杂乱等问题困扰,机动车道、人行道地砖多处破损,路缘石断裂、检查井盖高低不平,影响通行安全。沿线绿化地块闲置裸露,植被枯萎杂乱;跨街天桥桥面磨损、外观陈旧,既拉低区域“颜值”,也给居民日常出行带来不便。
“我们围绕‘补短板、提品质’的目标,从硬件升级到景观优化多维度推进整治。”区城管委(交通委)环境建设科副科长赵婵介绍,此次整治重点实施五大提升举措:对步道进行防滑耐磨改造,更换破损地砖;统一清洗、翻新沿街建筑外立面,修复墙面瑕疵;补植乔木、灌木与地被植物,打造层次分明的绿化景观;开展“开墙透绿”专项治理,拆除遮挡绿意的实体围墙,让院内景观融入街景;规范违规广告牌匾,清理破旧标识,让街道立面更整洁。同时,项目还充分利用道路两侧小微空间,增设休闲座椅,为居民提供临时休憩场所,让环境改善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永丰路沿线治理“畅交通、优景观”双向发力
作为连接海淀区南北的交通大动脉,永丰路日常车流量、客流量大,但此前存在的环境问题影响着通行体验与区域形象。地铁站周边非机动车随意停放,共享单车与私人电动车挤占人行道、非机动车道,不仅造成交通拥堵,还存在安全隐患。部分沿线社区绿化种植单一,以乔木为主,缺乏灌木、花卉搭配,景观观赏性不足,尤其在如园段,慢行步道因地下管网施工后回填不实,出现严重沉降,路面高低起伏,行人易绊倒。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从‘畅交通、优景观’双方向发力。”马连洼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副科长黄帅表示,整治中,施工团队对永丰路机动车道破损路面进行铣刨重铺,提升通行舒适度;对中心绿化带实施彩化增绿,补植月季、鸢尾等开花植物与四季常青灌木,让道路四季有景。同时,在西北旺地铁站A口附近规划建设标准化非机动车停车场,划分清晰停放区域,有效容纳周边市民的非机动车,彻底解决地铁站周边“停车乱”问题,交通秩序井然有序。
小区“开墙透绿”打通绿化衔接
除道路沿线外,马连洼街道还将整治触角延伸至居民小区内部。绿苑小区北侧、东侧围墙因建成时间久,出现明显老化问题,墙体涂料大面积脱落,部分砖体松动,不仅影响小区美观,更存在安全隐患。围墙内侧绿化地块则因养护不当,出现大面积斑秃,黄土裸露,与居民对宜居环境的期待存在差距。
“我们通过‘拆墙补绿’的方式,让小区环境与市政绿化无缝衔接。”黄帅介绍,此次绿苑小区“开墙透绿”专项整治,重点拆除了北侧及东侧年久失修、有安全隐患的实体砖墙,取而代之的建设了通透美观的栅栏式围墙。同时,在围墙内侧斑秃绿地上补植乔木、灌木与地被植物,打造连贯的绿色景观带。改造后,小区边界视线更通透,内部绿化与市政道路绿化形成呼应,居民推窗可见绿、出门赏美景,生活环境品质得到实实在在的提升。
据了解,三个环境整治提升项目的完工,是马连洼街道推进城市环境精细化治理的具体实践。下一步,街道将持续关注整治区域的后续管护,确保环境改善成果长效保持,为居民打造更持久、更优质的宜居生活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