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沉默的荣耀》迎来大结局。剧终一幕,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四人,并肩赴死,缓缓走进光里……作为首部反映新中国成立前后台湾隐蔽战线斗争的电视剧,该剧以真实历史人物为创作原型,将镜头聚焦于1949至1950年间那段惊心动魄的生死暗战,书写了一曲向死而生的信仰赞歌,引领观众窥见隐蔽战线那些鲜为人知的殊死较量,引发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与精神共振。
近日,位于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的无名英雄纪念广场,前来瞻仰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大家以各自的方式,向那些牺牲于隐蔽战线的英雄们,献上最诚挚的追思与崇高的敬意。
鲜花为证,西山回响
西山国家森林公园每天开门伊始,便不断有手持鲜花的市民前来,他们的目的地明确而一致——那座为纪念在台牺牲的隐蔽战线英雄而建的无名英雄纪念广场。
沿广场台阶拾级而上,两侧鲜花相伴。一位公园工作人员说:“这几天人流量明显增多,很多游客一进门就问广场怎么走。”
登上广场二层,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四位英雄的雕像巍然矗立。雕像前,市民敬献的鲜花、水果、月饼,乃至敬英雄的清澈白酒,层层叠叠,寄托着崇高的敬意。
公园工作人员介绍:“这几天,从早到晚,人流络绎不绝,现在刚到中午,就已经摆了近百束花了。”
海淀区一家科技公司的职员王寒雨说,她是看了电视剧后特意来的,“以前知道‘余则成’,但觉得那是艺术人物。看了《沉默的荣耀》,才知道背后有这么多真实的名字和血肉之躯。吴石将军毅然选择光明,将生死置之度外,这种信仰的力量太震撼了。必须亲自来献一束花,表达一份心意。”
“我一边看剧一边查阅资料,越看越能感受到他们的伟大。”专程从辽宁赶来的赵玉强道出了许多观众的心声,“为了信仰牺牲了一切,咱们民族就是需要这样的人。”家住公园附近的70岁老人张春梅再次前来:“前两天来了没买花,心里总惦记着,今天特意买了鲜花又来一趟。他们付出了太多,我们能过上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辈们用牺牲换来的。”
现场,有位外卖骑手手持花束匆匆赶来,经询问得知,这是一位无法亲至的市民通过外卖平台下的订单,委托骑手代为献花。这种“云祭奠”的方式,传递跨越时空的敬意。
青山铸碑,长河留名
位于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东侧的无名英雄纪念广场,正是对这段历史的纪念。这是一座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联络部于2013年修建完成、承载着沉重历史与崇高精神的纪念地,是海淀区重要的红色地标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广场依山而建,气势恢宏,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它分上下两层,一层巨幅景观墙上,镌刻着毛泽东同志对我党在台隐蔽战线工作者的题诗:“惊涛拍孤岛,碧波映天晓。虎穴藏忠魂,曙光迎来早。”两侧的花岗岩壁上,镌刻着经多方查找发现的846位烈士的英名。
拾级而上,两侧红色扶手如一条红线,将英名串联,象征着他们在党的旗帜下团结奋斗的坚定意志。二层正中,矗立着长14米、高4米的纪念碑,正面是五组再现隐蔽战线战斗场景的浮雕,背面则刻有217字的主碑铭,文言典雅,字字千钧,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碑前,以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四位烈士为原型的雕像,目光如炬,凝视远方。
吴石是隐蔽战线上的传奇英雄,他作为中国国民党高级将领,却从国民党“心脏”送出大量秘密核心情报。他从未加入中国共产党,却甘为共产党工作,冒着生命危险潜伏。赴台前,面对好友的劝阻,他坚定地说:“我为人民做的工作还太少,现在还有机会,个人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展现了“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的决绝。
在台湾,他与同样潜伏的“联勤总部第四兵站总监”陈宝仓中将、忠心追随他的旧部聂曦,以及受组织派遣冒险赴台传递情报的女地下党员朱枫等人,于虎穴中构建起秘密情报网,为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然而,1950年初,因中共台湾省工委书记蔡孝乾被捕后叛变,吴石等人相继暴露被捕。在狱中,他们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同年6月10日,四位英雄在台北马场町英勇就义。吴石临刑前从容吟诗:“五十七年一梦中,声名志业总成空。凭将一掬丹心在,泉下差堪对我翁。”朱枫就义前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身中七弹。陈宝仓、聂曦亦昂首挺胸,慷慨赴死。
“长河为咽,青山为证;岂曰无声?河山即名!”广场的铭文震聋发聩。这里的一石一阶、一名一姓,都在无声地讲述着那段隐秘而伟大的历史,见证着忠诚与信仰的不朽。作为海淀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正以其磅礴的精神力量,教育并感召着一批又一批的前来瞻仰的人。
薪火相传,忠诚不灭
历史的回响,不仅激荡在西山之巅,也深刻融入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课堂。就在《沉默的荣耀》热播之际,在国际关系学院望园,一个以“忠诚”命名的教育场馆——“忠诚教育室”正式启用,为这场跨越时空的信仰传承增添了富有时代气息的实践阵地。
作为一所以“忠诚”为校训首训、与共和国同龄的高校,打造这一实体化的“忠诚”地标,意义深远。教育室内,陈列着学院在建校75周年之际请领的在天安门广场上升起的国旗,这份“镇室之宝”承载着国家的荣光;隐蔽战线杰出情报员沈安娜、华明之的纪念相册等珍贵史料,则无声诉说着“忠诚”的深刻内涵。
国际关系学院学生冉宇轩是首都高校全民国家安全教育师生宣讲团的一名宣讲员,她分享了收看《沉默的荣耀》后的深刻触动:“‘抉择’,远非‘选择’这么轻而易举,它意味着在关键时刻,将国家与民族的利益置于首位,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这种抉择,誓言无声却振聋发聩。”作为国家安全学专业的学生,冉宇轩从英雄的事迹中深刻感受到国家安全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谈及建设初衷,国际关系学院党委常委、宣教处处长仝立强表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更加自信自强,同时也面临各种社会思潮的现实影响。面对危机、挑战和机遇,忠诚显得尤为重要。”他表示,“忠诚是魂,魂固方能神聚;忠诚是根,根深方能叶茂;忠诚是源,源浚方能流长。”
为了让“忠诚”可感可知,忠诚教育室创新设计,集知识传授、互动研讨、宣传阐释等多功能于一体,运用现代技术、鲜活案例和青年话语,推动宣传教育从“我讲你听”到“共鸣互动”的转化,旨在筑牢师生的政治底色,培养挺膺担当的时代新人。
信仰之河,奔流不息
从《沉默的荣耀》引发的全民追思,到无名英雄纪念广场的静谧庄严,再到国际关系学院忠诚教育室的启用,这是一条情感与精神传承的链条。它深刻揭示:英雄虽已逝去,但精神永不湮灭;历史或许沉默,但荣耀终将回响。
吴石将军的孙女吴红说:“爷爷这一生都在‘沉默’中坚守信仰。”她欣慰地看到,通过电视剧和各类宣传,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了解了先辈的事迹。在吴石墓前和无名英雄纪念广场,瞻仰者络绎不绝,这正是一种民族记忆的唤醒与血脉精神的赓续。
一位带着孩子前来悼念的父亲说道:“住在海淀,有这么多的红色资源,特意带孩子来看看。让他知道,今天的安宁生活,是由无数英雄用生命换来的。”
在隐蔽战线的特殊斗争中,英雄们“别亲离子而赴水火,易面事敌而求大同”。他们中的许多人“人不知之,乃至陨后无名”,但他们的功勋永不湮灭,早已熔铸于祖国的山河,烙印在民族的精神之中。这沉默的荣耀,丰碑永铸,与国无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