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以“传承民俗文化,聚力共促发展”为主题的“七彩曙光”民俗文化节在海淀区曙光街道文化广场热闹开场,通过“展演+体验+市集”的创新模式,全方位展现地区文化建设丰硕成果。
“咚咚锵锵、咚咚锵……”伴随着阵阵锣鼓声,激昂的舞狮表演拉开了此次文化节的序幕。两只金红相间的雄狮随着鼓点节奏腾跃翻滚,引得围观群众阵阵喝彩。原创快板《七彩曙光,风雨兼程二十一载》以轻快的节奏讲述地区文化发展脉络,舞蹈《蓝靛之韵》则用曼妙舞姿再现蓝靛技艺,民乐《金蛇狂舞》奏响时代华章。“这些节目既有传统韵味,又充满时代气息,看得过瘾!”现场观众李大爷竖起大拇指。
杂技《柔术》表演者灵动的身姿如行云流水,引得前排的孩子们不自觉地模仿;口技大师一曲《百鸟朝凤》,惟妙惟肖的鸟鸣声让小朋友们睁大了眼睛;而真假美猴王的互动环节更是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大家兴奋地围上前去,争相辨认“谁才是真正的齐天大圣”。
“本次民俗文化节设置了精品文艺展演、非遗体验工坊、特色民俗市集三大板块,深度挖掘曙光地区文化底蕴,通过专业院团与群文创作交相辉映,展现传统艺术的时代魅力,以此彰显地区文化生态的蓬勃活力。”曙光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
作为本次文化节最炙手可热的互动单元,非遗体验工坊人气满满。“从折角的这个位置剪开,你看,这不就是一只蝴蝶吗?”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参与活动的大小朋友们通过“做中学”,深切感受到方寸之间的匠心传承,更让非遗技艺从“橱窗展示”变为“生活体验”。“以前只在电视上见过毛猴,今天亲手制作才发现其中的精妙。”带着孩子前来体验的王女士兴奋地说。
糖画艺人手腕翻飞间勾勒出卡通形象,面人师傅三捏两塑就做出面人……特色民俗市集人流如织,各个摊位前围满了兴致勃勃的体验者,一个个传统手艺引得大家纷纷拍照打卡。更有银饰冰箱贴、草木染布艺等创新产品,展现出传统工艺的现代表达。“既买到了特色工艺品,又结识了有共同爱好的邻居。”居民刘女士提着满袋“战利品”笑着说。
“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文化传播形式,推动非遗技艺走进现代生活,让群众从文化旁观者转变为传承参与者。”曙光街道相关负责人说,“既激活非遗传承的‘源头活水’,又丰富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实现文化惠民与非遗活化的双赢,为首都文化建设注入深厚底蕴与鲜活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