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送餐就盯着路线赶时间,现在路过小区看到乱堆杂物、乱停车,顺手拍张照发社区群,没多久就有人来处理。”外卖骑手王代兵近日路过泉河街道杨家园社区时,又对着一处不规范停车点按下快门——这是他这个月第8次参与社区“随手拍”,手机里的积分已能兑换一套骑行护具。
在泉河街道,像王代兵这样参与“随手拍”的骑手不在少数。今年以来,街道以“服务+治理”为抓手,让每天穿梭街巷的新就业群体成了社区治理的“移动探头”。其中,杨家园社区推出的“随手拍+积分兑”机制最具代表性。骑手在送餐途中发现乱堆乱放、停车不规范等城市管理问题,拍下照片反馈至社区群,经确认有效后可积1分,月底凭积分换生活用品或骑行装备。
“刚开始就想试试,没想到上周拍的小区绿化带垃圾,当天下午就有人清理了。”骑手郭云李说,现在路过小区会下意识多瞅两眼。截至目前,仅杨家园社区就通过骑手“随手拍”发现并解决问题110余次,小到楼道堆物、大到路面破损,处置效率比以往提升近三成。
让骑手愿意参与,更要让骑手有归属感。街道同步推出系列服务举措,杨家园社区建“启航‘新’灵计划”心理服务站,为骑手提供减压咨询;富乐北里社区设智能换电柜、休息区,解决车辆续航和热饭难题,还通过“小哥议事会”发动“小扳手服务队”,为骑手家属提供家政服务。
“给他们递杯热水、帮着看顾家人,他们自然愿意多为社区搭把手。”杨家园社区工作人员说。如今在泉河街道,骑手们不仅是“随手拍”的参与者,不少人还加入了社区志愿队——小小的积分、贴心的服务,让奔波的骑手成了城市治理中鲜活的“毛细血管”,也让“共治共享”从理念落到了街巷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