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清晨,琉璃庙镇孙胡沟村幸福晚年驿站院内,柴火灶上的大锅开始冒热气儿。当天,孙胡沟村民邀请帮助村子灾后恢复重建的怀柔镇、怀柔科学城公司工作人员,共品传承200余年的“敛巧饭”——这既是感谢“亲人”帮助灾后恢复重建的“答谢宴”,也是灾后全村的第一顿“团圆饭”。
“乡亲们的日子还能像以前一样有滋有味!”
“今年7月的泥石流冲进了幸福晚年驿站,院子、屋里满是淤泥和石头,当时我的心都揪成一团。没想到这么快就变得这么干净整洁,孙胡沟乡亲们的日子还能像以前一样有滋有味!”孙胡沟村党支部副书记孙桂起对照手机里的照片,站在驿站里激动地向记者介绍。
在怀柔镇、怀柔科学城公司以及众多单位的支持下,孙胡沟村灾后恢复重建按下“加速键”:新挖一口水井,供水恢复工程预计10月底前通水;新架设电线基本完工,可稳定满足村民用电需求;全村空气能设备94%已恢复运转,剩余设备10月15日前将全部安装到位;进村道路全部修通,车也能开到家门口了。“现在村民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下一步要让日子越过越好。”孙桂起一边摆放桌椅,一边介绍。
今年8月村民从临时安置点返家后,村里便把原本正月十六的“节日宴”——“敛巧饭”,变成了凝聚人心的“日常餐”。此次灾后首次举办专场“敛巧饭”,孙桂起和村干部筹备了近半个月,柴火不够,村民们主动把自家柴火拉到驿站;灶台不足,大家自愿搬出家用炉灶,16口柴火灶在驿站后院整齐排列;桌椅则是从库房搬出、一张张擦拭干净的。“除了帮我们村的亲人,我们还请了支援我们镇其他6个重灾村的镇、区属企业工作人员,一起感谢他们对琉璃庙镇重建的帮助。”孙桂起说。
“这次来吃‘敛巧饭’,就是来走亲戚了!”
“以前没来过孙胡沟,第一次来是跟着钩机、大型机械来的。当时村里的路十分难走,河道里满是大石头,有的房子倒了一半,有的地基被掏空,看着心里不是滋味。”怀柔镇帮扶干部李承韦站在村口临时修建的小桥上,回忆起支援初期的场景。重建时,他和同事常简单吃口饭就接着干活,加班加点,圆满完成了支援任务。如今再进村,看到整洁的村落和村民的笑容,他的眼眶湿润了,激动地说:“这次来吃‘敛巧饭’,就是来走亲戚了!”
上午九点半,大家陆续进村,中午十一点,“敛巧饭”正式开席。幸福晚年驿站负责人孙玉国穿梭席间上菜。“以前春节办‘敛巧饭’图热闹和气,这次吃‘敛巧饭’更能感受到大家心往一处使的劲儿。”孙玉国说。正午暖阳下,饭菜香气弥漫,村民与帮扶干部围坐聊天,桌桌满是欢声笑语。
用餐结束后,曾开过理发店的张凤秀,在驿站外支起了义务理发点。她是人寿保险公司员工,此前曾来村里做灾后理赔评估,听说办“敛巧饭”,特意从姐姐家带来电推子和剪子。“好多年没给人理发了,帮乡亲们剪剪头发,也是想让大家更好地迎接新生活。”她腼腆地笑着,把村民的发缘修得整齐圆润。
“幸福晚年驿站要开了,每天吃饭不发愁了!”
眼下,作为“敛巧饭”主场地的幸福晚年驿站已基本修整完毕,室内墙壁洁白、地面光亮,在阳光照射下透着暖意。“听说驿站这个月要重开,以后每天吃饭不发愁了!”村里老人们在驿站门口开心地交流。据孙玉国介绍,驿站重开后,每天将为孙胡沟、鱼水洞两村的200余名老人提供免费上门送餐服务,棋牌室也将开放,为重建中的村民提供放松场所。
驿站对面,孙胡沟村杏仁油厂已恢复生产。“当时厂子里全淹了,多亏支援单位帮忙整修,我们才能这么快复工。”厂长寇红忱说。自8月下旬复产至今,工厂已生产杏仁油600余斤,价值10多万元。
离驿站不远的山坡上,村集体蜂场也重现生机。围墙内,怀柔科学城公司支援的100箱蜜蜂已到位,加上原有的蜜蜂,总数达200余箱。“从2023年建场到现在,蜂群从无到有,成了村里的支柱产业。有了各方帮忙,明年肯定能产出更多香甜的百花蜜!”蜂场负责人范振虎满怀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