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是文明的印记,青年是传承的活水。依托社区青年汇平台深入新兴领域,各级团组织开展非遗主题系列活动,让沉睡在典籍里的传统技艺“活”起来,在青年指尖绽放文明新光彩,为怀柔文明建设注入澎湃青春动能。

非遗从“纸上”走进“生活”

在嘉诚热力有限公司的活动现场,雁栖社区青年汇以“读非遗故事 做指尖传承”为主题,搭起非遗与青年的“双向奔赴桥”。“新青年青春读书会”率先开启,青年们围坐分享非遗故事——从敦煌壁画修复的“与时间赛跑”,到苏绣匠人“一根线绣出山河”,每一段讲述都让非遗不再是遥远的历史符号,而是可听、可感、可共鸣的文化力量。

手工体验环节更让非遗“落地生根”。金箔画制作时,青年们屏息将薄如蝉翼的金箔贴于画板,金属光泽撞上传统云纹,瞬间解锁“古今碰撞”的美学;油纸伞绘制现场,有人以怀柔雁栖湖为灵感调色,有人把动漫角色融入伞面,让传统伞具变成“行走的青春潮品”;竹编灯笼编织课上,社工手把手教“挑一压一”技法,竹丝交错间,青年们不仅编出了灯笼,更读懂了古人“慢工出细活”的匠心传承。一件件带着个人印记的作品,都是非遗融入生活的生动证明。

非遗玩出“新鲜感”

在泉咏社区青年汇为京北大世界员工打造的“纸载非遗 字传匠心”活动中,“盲盒+传统”的创意设计彻底点燃青年热情,让非遗传承跳出传统框架,焕发出新颖活力。活动前期,社工带领大家共读《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剪纸的“千刻不落,万剪不断”,到皮影的“灯影里的千年故事”,用轻松交流拆解非遗的“文化密码”,让青年在理解中走近非遗、接纳非遗。

最令人期待的“非遗手工盲盒”环节,更是把氛围拉满。盲盒里藏着剪纸、古法造纸、皮影制作等材料包,拆盒时的惊喜反应、创作时的专注投入、互助时的默契配合、成品亮相时的集体喜悦,构成了文明传承中最鲜活的青春图景。青年们或小心翼翼粘贴剪纸纹样,或全神贯注勾勒皮影轮廓,指尖翻飞间,非遗的细腻肌理与青春的创意活力完美融合,也让“互助协作”的文明底色愈发鲜明。

此次系列活动不仅让新兴领域青年深化了非遗认知,更激发了主动传承的热情,实现了“文化浸润”与“文明聚力”的双重效果,为“文明怀柔”建设添了一把“青春火”,让更多青年成为非遗传承的“代言人”、文明怀柔的“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