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走进刘家店镇寅洞村,一群老人或在图书室读书,或在老年活动站打牌消遣,亦或围坐一圈聊家常的温馨画面引起众人关注。

“我年纪大了,子女又都外出工作,自从有了老年活动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多了,吃完饭就叫上老姐妹们唠唠嗑,聊聊家常,聊累了还能去活动室小小运动一下,日子过得有意思多了!”王奶奶欣慰地说道。

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刘家店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以多元养老服务模式为基础,积极探索“互助养老”新模式,通过构建“十个一”工作机制,全力聚焦镇村老人居家养老,将专业的养老服务“搬”进镇域更多老年人家中,在全镇14个村推进互助养老工作,以“养老在村、互助为魂”为养老服务理念,以邻里互帮互助为主导,以“微网格”为底座,将贴心的服务辐射到全镇各个角落。

盘活助老资源 提供服务场所

“王奶奶,快来入座,节目马上就要开始啦。”重阳节一早,居住在寅洞村的老人们相继接到了村两委干部的电话,邀请老人们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观看精彩的文艺演出。

“我们村一直致力于让‘养老’变‘享老’,曾入选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社区,在每年的重阳节我们都会开展‘三个一’关心关爱老人活动,让老人在欢快、舒适的文艺汇演中,感受浓厚的节日氛围,让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不再孤单。”刘家店镇寅洞村两委干部告诉记者。

据了解,为进一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寅洞村在村委会旁边的闲置空地上,修建乒乓球室、图书室、积分超市、阳光浴室等设施,给村内老人提供休闲娱乐场所并配备全面性的服务设施,通过建立“温馨家园+养老驿站+互助养老中心”模式,真正让老年人活动有地儿去,让基本养老服务不出村。目前,刘家店镇14个村现已全部挂牌,每村至少安排一个房间,为老人提供服务场所,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筹建服务队伍 打造邻里互助组

“从2022年9月担任网格员工作开始,本着为群众办实事的初衷,拉进我与群众的距离,我就免费为网格内的群众理发,八十多岁的老人赵庆书、重度残疾的徐玉田等多位老人都曾接受过我的帮助。”寅洞村网格员刘红芳自信地说道。

“每一位老人都有各自的困难,都有不同的实际需求。如何通过建立台账、入户评估,设计‘定制化’居家适老化改造设计方案并完成,确保满足老人养老的实际需求,是我们养老服务工作中一个重点。”寅洞村党支部书记邢术贺告诉记者。

为把适老化改造服务做得更精准,刘家店镇对每一位高龄老人进行了深入调研,了解其生活困难、真正所需,针对60岁以上老人建立红、黄、蓝、绿台账,通过组建五支服务保障队伍,架构起与老年人的桥梁。服务队由党员、干部志愿服务队,网格员助老服务队,专业技术团队,巾帼敬老服务队,青年志愿者团队,夕阳红志愿服务队伍共同组建,各司其职,针对不同需求的老人进行有侧重的志愿服务,将互助模式延伸到人,住在这里的老人们对夕阳红志愿服务有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抱团养老。

明确服务内容 让“老有所医”

“我年纪大了,身体又残疾,行动起来实在不方便,自从签约家医后,日常有个小病小痛的也方便多了,直接一个电话,就能解决,省去了不少麻烦,就在前两周,家医又来给我量了血压呢,嘱咐了我不少注意事项!”——这是来自刘家店镇寅洞村高龄残疾老人邢术敏签约家医后的一段感受。像邢术敏这样的老人还有很多,寅洞村独居老人刘瑞伶等都陆续加入其中。

在家门口就能养老,是不少农村老人的期盼。为了让群众随时随地能够有医可询、有需所找,刘家店镇结合群众需求,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全力推进家医签约工作开展,全镇共有家庭医生签约户4000余户,实行红、黄、蓝、绿管理的老年人现已全部签约,并落实“四个一”服务。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刘家店镇以人为本、融合发展,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让居家养老服务更贴心、更接地气,着力实现从“养老”到“享老”的幸福转变,切实让老年人感受到主题教育带来的幸福感、获得感。

据悉,为了让群众随时随地能够有医可询、有需所找,刘家店镇线上通过家医“入住”网格群,家庭医生的手机一直保持24小时开机状态,随时在线为群众提供医学咨询、购药指导、防护指导、健康随访、就医指导、提供挂号等服务,并在微信群中不定时发布疾病预防、保健治疗等健康知识,引导村民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线下通过每月一次医访、每周一次家访等方式,针对不同级别分类的老人进行有针对性的上门走访服务,为独居老人、失能老人、重病老人提供体检问诊等一系列的村内帮扶,认真了解、时刻关注老年人群体的健康状况和健康需求。

老有所养,事关千家万户,关乎民生福祉。刘家店镇互助养老“十个一”工作的生动实践,不仅解决了村里老人健康、日常娱乐和按时吃饭等方方面面的问题,真正做到让老年人安享晚年。刘家店镇将继续推进养老服务多层次高质量发展,努力加快建设医养康养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服务体系,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真正做到以老年人的需求为中心,让镇域更多老年人切实享受到专业的、暖心的、周到的养老服务,打通服务老年人、残疾人“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