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举办“漫游京郊·非遗里的乡村”推介活动,现场推出“乡村非遗漫游地图”,向市民游客推介非遗美食、非遗技艺、非遗习俗、非遗展馆四大主题34个乡村的非遗漫游攻略。
其中,非遗习俗——丫髻山庙会受到推介。
丫髻山位于刘家店镇域北部,现为国家AAAA级景区,其最高峰海拔361米,因两峰状若古代少女头上的两个发髻而得名,素有“近畿福地”“北方泰岱”之美誉。清代康熙、乾隆等多位皇帝17次来丫髻山祈求国泰民安,繁荣昌盛。每年农历四月初一在此举办的丫髻山庙会,素有“京东第一庙会”之称,距今已有近五百年的历史,202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丫髻山庙会始于明嘉靖年间,据明万历三十二年《怀柔县志》记载:“丫髻山在县东九十里,二峰高耸,形如丫髻,故名。上有天仙圣母宫,灵应如响。四方之人,于每岁四月十八日大会五日致祈云。”清康熙六十年《怀柔县志》更具体记述:“丫髻山旧有碧霞元君庙三间,明嘉靖中,有王姓老媪发愿修建,以山高风烈,瓦易飘失,募化铁瓦,独身运至山上,往来迅速,人异之,施者渐众,殿以告成。每岁四月十八日,四方聚会五日。”清《光绪顺天府志》等典籍中也有相关记载。
清初,庙会改为四月初一至二十日,会期达20天。南到天津、保定,北到承德,四方商民、花会,善男信女,来赶庙朝山。丫髻山庙会兴旺时,每天朝山进香者多达两三万人。康熙皇帝在《丫髻山玉皇阁碑记》中亲笔写到:“每岁孟夏,四方之民会此祈祷者,骈肩叠迹,不可胜计。”可见当时庙会之盛。
如今,丫髻山庙会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不仅代表着平谷地区独有的民俗文化,也是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平台。
最后,让我们跟随一幅幅热闹的景象走进丫髻山庙会现场,感受古往今来的民俗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