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欢歌颂盛世,余音绕梁贺新年。2月2日,大华山镇西峪村业余评剧团为西峪村村民献上了一场开年大戏。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杨长胜、镇宣传委员刘荣华出席活动,上百名村民前来观看演出。
戏台上,演员们扮着浓厚的妆容穿着厚重的戏服,锣鼓大镲敲打起来,现场氛围热闹非凡。
悠扬婉转的唱腔,色彩斑斓的服饰,演员们以饱满的热情和出色的演技,将《包公赔情》《秦香莲》《朱痕迹》《乾坤带》等传统评剧展现得淋漓尽致。整场演出精彩纷呈,连绵不断的掌声将活动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观众们边听边跟着哼唱,并用手机拍摄记录,阵阵欢声笑语萦绕在舞台周围。
评剧位列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广泛流传于我国北方,以善于表现人民生活为观众喜闻乐见。2006年5月20日,评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评剧以唱工见长,吐字清晰,唱词浅显易懂,表演生活气息浓厚,有亲切的民间味道。剧本涵盖历史传说、古代文学和现实主义题材,《刘巧儿》《花为媒》等代表剧目脍炙人口。
据评剧团负责人介绍,西峪村业余评剧团成立于1955年,距今已有70余年历史,现演出团队包含30余人。剧团成立之初,表演剧种丰富,包含《黄草坡》、《穆桂英挂帅》、《杨三姐告状》等多个剧目,其中《秦香莲》、《包公赔情》等片段颇受百姓喜爱,于区镇村三级开展多轮巡回演出。
此次评剧专场演出,不仅营造了欢乐、祥和、喜庆的节日氛围,让戏迷们过足了戏瘾,更让村民们近距离感受到了传统戏曲的艺术魅力,深入了解评剧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下一步,大华山镇将持续弘扬国粹经典,传承非遗文化,将其与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相结合,用文化惠民助推评剧传承,为平谷区精神文化发展贡献大华山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