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全面提升乡村规划引领效能 助力首都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专场。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市农业农村局、门头沟区、昌平区、平谷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北京市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叶昶主持。

平谷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唐朝辉:

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平谷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代表北京做好答卷”的指示要求,坚持“大城市带动大京郊、大京郊服务大城市”,自觉扛起建设国家“平急两用”发展先行区的使命任务,率先开展试点探索,已经完成或正在推进“平急两用”酒店、“平急两用”新型乡村社区、“平急两用”下沉广场等7个首个“平急两用”设施项目,着力打造首都安全发展的战略腹地,努力让首都因平谷而更安全、因平谷而更美好。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在建设国家“平急两用”发展先行区过程中,平谷区注重发挥规划龙头引领作用,注重在强化“三区一口岸”功能定位中推动“平急两用”建设、在推动“平急两用”建设中强化“三区一口岸”功能定位,统筹经济、生活、生态和安全多方面的需求,有序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坚定不移加快推动以“农业高科技、物流大流量、休闲新时尚”为核心的高大尚平谷建设发展。坚持规划引领加强顶层设计。发展是第一要务,安全是头等大事。在市规自委的指导和支持下,我们坚持把“平急两用”理念融入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过程,围绕推动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注重“国土空间规划+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规划”同编制、同落实,强化乡镇规划“三生空间”统筹,突出村庄规划实施效能,以高质量规划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坚持规划标准重塑建设范式。制定实施《平谷区“平急两用”旅游居住设施设计及实施指导意见》,聚焦“平疫、平灾、平假、平赛、平战”五类场景,从规划设计、建筑风貌、绿色建造等维度细化标准,创新构建从规划审批、建设验收到产权登记的“全周期”闭环管理机制,打造“多规联动合一”工作体系。坚持规划约束抓实要素保障。充分发挥国土空间规划的战略引领和刚性约束作用,统筹政策资源,坚持底线思维,牢牢把握“符合规划标准、符合市场规律、符合群众需求”的基本导向,“先做价值判断,再做技术判断”,依托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强化“平急两用”项目建设全过程监管。坚持规划赋能激发市场活力。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加强标准指引和规划、土地等政策集成,优化规划审批流程、提高项目落地效率,注重调动社会投资的积极性,鼓励和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改造和后续运营。

作为首都大京郊的重要组成部分,平谷区紧紧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重大时代课题,立足自身实际和资源禀赋,积极推进具有时代特色、首都特征、平谷特点的“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探索实践,着力打造吃、住、行、医、集中承载“五大应用场景”。

一是围绕“吃”这个应用场景,以规划统筹助力打造“平急两用”农副产品保供基地。“洪范八政,食为政首”。平谷区认真贯彻农业强国战略,结合打造农业中关村,注重空间规划与产业规划协同发力,系统实施“五藏战略”。在“藏粮于地”方面,围绕构建“一港两翼三镇全域全场景”的农业中关村规划空间布局,推动峪口镇国土空间规划全市首个获批,探索“双向点状用地”新路径,发挥全区11.62万亩耕地作为稀缺资源、战略资源的作用,系统回答“种什么、谁来种、怎么种、卖给谁”问题,坚决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在“藏粮于技”方面,正在加快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港,未来将聚集1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同步以TOD理念推动校区、园区、街区、社区、景区“五区联动”,着力打造洳河畔的农科城。在“藏粮于厂”方面,更新盘活闲置资产,规划改造食品合成创新中心,探索产业链关联企业“联合拿地、工业上楼”新模式,助力打造中关村食品营养谷。在“藏粮于库”方面,围绕打造首都物流高地,推动马坊新市镇国土空间规划率先获批,同步开展大地块、单倍计容等“五大规划创新”,吸引16家物流头部企业入驻,正在建设或已经投用约310万平方米高标仓,强化“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肉案子”四子功能,提升首都城市生活物资保障能力。在“藏粮于链”方面,围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推动物流业降本增效和制造业转型升级,着力打造“物流+制造”两业融合发展的“北京样板”;本着“对标国铁、融入国铁”目标,正在规划京平“H”型铁路扩能工程,谋划前置仓选址布局;围绕做活枢纽经济这篇大文章,常态化开行中欧班列、中老铁路班列等国际班列和天津港、青岛港等城际班列,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努力把京平综合物流枢纽打造成为北京的“无水港、出海口”。

二是围绕“住”这个应用场景,以规划创新推动打造“平急两用”旅居设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推进22个高品质乡村休闲综合体项目,注重统一规划设计,注重保留乡村肌理,同时嵌入“平急两用”功能。特别是以南山村“平急两用”新型乡村社区为样板,集成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方面的支持政策,对全区近2万间农宅进行“平急两用”隔离房间改造,统筹考虑“三区两通道”和医疗健康、污水收集、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配套,确保“一次改到位”;在市农业农村局的指导支持下,我们把“平急两用”理念融入“百千工程”、“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项目建设之中,努力推动实现城乡“美美与共、共生发展”新格局,注重激活农业多种功能、挖潜乡村多元价值,借势把广大乡村地区建设成为新时代最美“富春山居图”。

三是围绕“行”这个应用场景,以规划筑基匠心打造“平急两用”承平高速金海湖服务区。在规划设计阶段融入“平急两用”和“十美”理念,正在建设“平急两用、交旅融合”的4.0版承平高速金海湖服务区,“平时”发挥交通旅游集散地功能、缓解交通拥堵“假日病”问题;“急时”转换为保通保畅中转站、应急避险安置和医疗救护场所。

四是围绕“医”这个应用场景,以规划协同系统打造“平急两用”医疗体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围绕提升城乡医疗救治能力,强化农村医疗卫生设施“一镇一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项目用地保障,优化储备医疗应急服务点,建立健全区镇村三级医疗应急服务体系,依托“微网格”推动家庭医生入网入格,“平时”满足医疗健康需求、“急时”发挥应急救治职能作用。

五是围绕“集中承载”这个应用场景,以规划赋能重点打造“平急两用”乡村振兴金海湖核心区。立足于金海湖地区作为平谷打造世界休闲谷的主阵地,科学编制金海湖“平急两用”核心承载区专项规划,积极盘活一批沉睡资源、闲置资源、低效资源,激发滨水空间活力,完善集中承载功能,做到“平时”热热闹闹高质量发展、“急时”稳稳当当高水平安全。

总之,通过具体实践探索,我们深刻认识到,“平急两用”是新时代通过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抓手,是促进乡村振兴、推进城乡融合的重要举措。下一步,平谷区将坚持以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以建设国家“平急两用”发展先行区为契机,坚持规划引领、秉承规划逻辑、完善规划体系,深入研究“先行政策”、创新“先行机制”、推动“先行项目”、担当“先行使命”、展现“先行示范”,不断构建“越安全越发展、越发展越安全”的良性循环体系,努力在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方面走在前列,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首都篇章的平谷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