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平谷区大华山镇,梯子峪村如同一颗明珠,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这里有一棵500年树龄的古核桃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不仅见证了村庄的历史变迁,更成为如今乡村振兴的生动象征。从保护古树到推动三产融合,从打造高端民宿到建设助餐点,梯子峪村走出了一条生态与人文并重、传统与现代交融的致富之路。
古核桃树见证小山沟建起一栋栋民宿蜕变为“桃花坞”
走进梯子峪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彩绘的小路和个性十足的披萨屋。
沿着小路蜿蜒而上,穿过几栋富有地中海风情的白房子,便能看到那棵500年树龄的古核桃树。它舒展的树形和累累果实,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村庄历史的活化石。村党支部书记王伟自豪地介绍:“村里200至500年的核桃树有26棵,它们生命力旺盛,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梯子峪村坚持“原地保护”原则,反对随意移植古树,认为古树一旦离开原生环境,便失去了见证历史的意义。为此,村里围绕古树打造了“保护圈”,增设休闲椅,让村民在树荫下纳凉聊天,既保护了古树,也丰富了村民的生活。
2019年,桃花坞项目入驻梯子峪村,彻底改变了这个小山村的面貌。项目通过盘活闲置民宅和果园资源,为村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每年40万元的租金、100万元的工资性收入,以及65万元的果园租赁收益。此外,项目还提供了30个就业岗位,带动100名村民实现本地就业,人均增收2万元。
曾经的荒山沟,如今变成了集民宿、餐饮、休闲于一体的“山里寒舍桃花坞”。2021年热播的真人秀综艺《五十公里桃花坞》便是在这里取景,15位艺人成为民宿的首批入住客人。
百年核桃树下桃树林立,7套沿梯田而建的地中海风格庭院穿插简洁明快的几何体块,将后现代主义表现得淋漓尽致。
多慢桃花坞·山景私汤民宿以其地中海风格和私汤体验吸引了众多游客,当人们过惯了城市喧嚣,来到多慢桃花坞享院内茶香、泡舒缓热汤,陪孩子看天上繁星点点,仿若来到令人向往的诗意田园。
而梯子峪村的发展也远不止于此。乡村振兴不仅关乎经济发展,更在于民生福祉。梯子峪村针对老年人“吃饭难”问题,联合桃花坞,在“桃花坞·摩洛哥中庭餐厅”打造了养老助餐点。
老人们只需2元钱,就能享用营养均衡的餐食,刷老年卡即可支付,操作简单便捷。助餐点还根据老年人的健康需求,提供少油少盐、软烂易嚼的菜品,并免费供应绿豆汤等消暑饮品。桃花坞负责人于经理介绍道:“养老助餐点的每一份餐食都经过精心设计和搭配。厨师们会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口味偏好,制定营养均衡的菜单,既满足了长者的味蕾,又兼顾了他们的健康需求。”
陶大爷笑着说:“助餐点让我们在家门口吃上了可口饭菜,真是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这一暖心举措,让村里的老年人实现了从“老有所养”到“老有颐养”的跨越。
梯子峪村的变迁,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古核桃树见证了村庄从闭塞山沟到富裕田园的华丽转身,三产融合为村民铺就了致富路,互助养老让民生底色更加温暖。未来,梯子峪村将继续以生态为基、以文化为魂、以民生为本,绘就更加美好的乡村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