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16日,平谷美育文化园迎来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文化盛宴。来自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平谷分校(马坊校区、平谷校区 )的千余名学子怀揣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好奇,踏进这个充满艺术气息的美育殿堂,亲身体验非遗制作的魅力。

作为北京市2025年(第一批)平谷区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资源单位,美育文化园以 “沉浸式体验 + 创新性传承” 的模式,以 “分层育人、因材施教” 为原则,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设置梯度化教学方案,开展文化调研与创新设计,增加感官体验与趣味互动。自 2023年运营以来,美育文化园已接待全市中小学生及社会团体超3万人次,获评 “平谷区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资源单位”、“非遗教育实践基地”。

烧箔技艺的璀璨光影、拓印文化的历史厚重、陶瓷彩绘的匠心妙趣…… 同学们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零距离触摸传统文化肌理,感受平谷本土非遗的独特魅力。在非遗体验区,烧箔工艺传承人现场演示 “烫箔成金” 的神奇技艺,同学们屏住呼吸观察铜箔在温度与时间作用下的微妙变化,亲手完成箔片贴饰的瞬间,惊叹于 “非遗活化石” 的现代生命力。在拓印工坊里,孩子们手持鬃刷在瓦当文物上细致扫刷,墨色渐次晕染间,“永受嘉福” 等古老铭文跃然纸上,来自平谷本土农家的瓦当实物,让历史课本中的文字化作可触摸的文化印记。陶瓷彩绘区,陶艺传承人指导同学们在素坯上绘制平谷特色的桃花纹样,传统釉彩与现代审美的碰撞,诞生出一件件充满童趣的文创作品。“原来烧箔不是简单的‘贴金’,温度控制和呼吸节奏都有讲究!” 来自北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平谷分校(马坊校区)的王同学举着自己制作的烧箔画兴奋地说。

据园区负责人介绍,此次活动选取平谷区级非遗项目 “烧箔技艺” 及具有地域特色的拓印、陶瓷彩绘等体验课,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完成 “技艺感知、情感共鸣、价值认同”的递进式美育过程。同时发挥美育文化园的示范作用,推动非遗教育从 “单向传播” 转向 “双向互动”,让更多青少年在体验中成为传统文化的 “传承者” 与 “创新者”。据了解,作为北京市平谷区东高村镇重点打造的非遗传承与创新基地,美育文化园占地面积达 8000 平米,由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毕业生、中科院心理咨询师、资深美育教师等专业团队组成,通过深度挖掘本土资源,设置12个主题非遗体验区,涵盖剪纸、扎染、皮影等28余项非遗技艺,让学生们在“看得见、摸得着、听得懂”中,构建起体验、学习、创作、传播一体化教育生态。

此次千名学子集中体验,是园区践行 “以美育人、以文化人” 理念的生动缩影。未来,平谷美育文化园将不断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和辐射力,进一步加强与高校和专业机构的合作,引进更多优质的美育教育资源,通过举办各类非遗传承活动和文化交流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