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林业大学“千人百村”暑期社会实践团——“鳞翼生态方舟实践团”走进山东庄镇鱼子山村,为村民和孩子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破译蝴蝶的密码”主题研学活动。此次活动将高校专业优势与乡村生态资源相结合,是一次生动的科普实践。

实践团由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的研究生、本科生及英才计划高中生组成。他们充分发挥跨学科优势,依托鱼子山村以蝴蝶为特色的生态资源,将专业课堂搬进村创造力教室,精心策划了知识性与趣味性兼具的课程。

活动中,大学生们系统讲解了蝴蝶的生物学特征和完全变态发育过程,通过生动的视频展示从卵到成虫的生命奇迹,激发了参与者的浓厚兴趣。在对比“蝶蛾大不同”环节,实践团展示了精心制作的绿带翠凤蝶与樗蚕蛾标本,引导大家近距离观察蝶翅的光泽与蛾翅绒毛的差异,直观感受自然造物的精妙。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蝴蝶标本制作环节。 实践团立足本地实际,不仅介绍了鱼子山村常见的蝴蝶种类,更重点分享了蝴蝶捕捉与标本制作的实用技巧。他们创新性地指导村民和孩子们利用泡沫板、塑料纸等家庭常见物品替代专业工具,进行简易标本制作。为便于学习推广,团队还特别录制了详细的教程Vlog。这一做法显著降低了实践门槛,使专业知识更易融入日常生活,为当地生态科普活动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

活动还设置了创意手工环节。在大学生指导下,参与者们巧手翻飞,将普通口罩、彩色卡纸等材料变身为灵动的蝴蝶工艺品,将心中对夏日蝶影的想象化为现实。活动结束时,参与者们纷纷表示既学到了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又体验了动手实践的乐趣。

此次“鳞翼生态方舟实践团”的鱼子山之行,是高校智力资源赋能乡村发展的生动体现。大学生们以扎实的专业素养和创新精神,有效激发了当地青少年探索自然的兴趣,深度挖掘和展示了本地蝴蝶资源的魅力,为当地生态保护、科普教育与乡村发展的融合注入了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