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闫,又麻烦你跑一趟,这后背的膏药我自己实在够不着。”马昌营镇紫贵佳苑社区的独居老人张大爷看着上门的网格员闫霞,脸上满是感激。闫霞熟练地进门洗手,轻轻撩起他的衣角,动作轻柔地揭下旧膏药,又将新膏药沿后背酸痛处慢慢贴平,边贴边问:“大爷,这样合适不?别贴着不舒服。”

年过七旬的张大爷独居多年,近期因腰部受伤需要长期在后背贴膏药。然而,后背的位置他自己怎么也贴不严实,膏药边角总翘着,药效大打折扣。子女远在外地工作,这件“小事”成了他的烦心事。网格员闫霞在一次入户走访中得知情况后,主动揽下了这个任务,每隔一天都会准时出现在张大爷家中,细致地帮他更换膏药。

这份关照,远不止于贴膏药。张大爷总说智能手机是“天书”,交水电费得跑老远。闫霞就把操作步骤画成图,字写得比手掌还大,更是耐心地教会老人手机缴费、视频通话;担心老人用气安全,她每月雷打不动地上门检查煤气灶、热水器,排查安全隐患;端午节,她带着志愿者送来刚包的粽子,冬至拎来热乎乎的饺子,陪老人唠唠家常,驱散独居的孤寂。

“以前总担心万一在家出点事没人知道,现在小闫每周都来好几趟,心里踏实多了。”张大爷翻出手机里和女儿的视频通话记录,笑得合不拢嘴,“连女儿都说,社区比亲人照顾得还周到!”

紫贵佳苑社区书记张艳华常说:“咱多走一步,老人就少些难处。”这句朴实的话,藏着的正是邻里间最珍贵的仁义心——把别人家的老人当自家长辈疼,把街坊的难处当自家事来办。这样的温暖每天都在发生,或许是帮独居老人取药,或许是陪空巢老人晒太阳,又或许只是像闫霞这样,用一张膏药的温度,把“老有所依”的幸福感,在马昌营镇邻里巷陌间悄然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