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里坨辖区隆恩寺路南端道路在今年7月份前还是坑洼不平的状况,车辆通行时扬尘较大,不仅影响了居民的出行体验,也影响了周边社区环境。去年9月份,区人大代表、红卫路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站长贾芳芳在接待选民、入户走访、实地调研过程中了解到了这一情况,于是将《关于尽快对隆恩寺路南端道路进行修缮的建议》带到区人代会上,在五里坨街道、区城管委的协调支持下,该路段已在今年7月10日开工,预计9月初完成施工,完工后将改善路面状况,方便周边居民出行,提升辖区面貌和居民生活环境,居民对于红卫路联络站取得的这一代表工作成效表示了肯定。

近年来,五里坨街道党工委高度重视人大工作,积极探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着力推进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突出特色化管理、效能化运行,深挖地区优势资源,创新平台载体,做精自选动作,努力打造“一站一品牌”,打通代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真正架起听民意、聚民智、汇民生的“连心桥”,推动形成了“群众常来、代表常在、实事常办”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新常态”。

积极探索“代表联络站+”模式,推动联络站建设与“接诉即办”“吹哨报到”“老街坊议事厅”“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基层治理力量有机融合,常态化开展“代表集中联系选民”、“代表带着议题进站”征求选民意见建议活动,解决群众反映的难点问题。

积极探索“代表联络站+庭院论坛”模式,把代表联系选民活动延伸到社区庭院内,代表定期与居民们围坐在庭院内,面对面畅谈社区治理问题,零距离听取最鲜活的民意,代表履职更接地气、更有活力。

积极探索“代表联络站+心灵驿站”模式,发挥驻站的医疗领域人大代表专业特长,开设社区“心灵驿站”,为各年龄段居民提供一对一咨询辅导,让居民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搭建起人大代表联系服务群众的“连心桥”,不断增强代表履职实效。

积极探索“代表联络站+少年军校”模式,代表联络站聚焦居民诉求,链接优势资源,联合辖区部队,创办了一家老百姓“家门口”的“少年军校”,组织开展政策宣讲、军事训练、消防救援体验、传统文化教育等一系列内容丰富的青少年实践活动。少年军校”的创办,不仅促进了青少年锻炼成长,更成为了人大代表全方位联系选民、吸纳民意、助推解决社区发展难题的创新平台。

积极探索“代表联络站+协商共治”模式,针对居民反映强烈的共性问题,由联络站协调街道相关部室、物业公司、企业单位等有关部门,共同协商研究解决办法,并由人大代表及时向居民反馈办理情况,形成工作闭环,推动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前端,促进了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转变。如先后解决了居民区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缺失、无道路照明设施和居民健身场所等一批热点难点问题。

街道依托人大代表联络站平台,深入开展人大代表联系选民活动,组织接诉即办工作调研、残疾人无障碍环境建设调研、地区养老驿站建设视察等活动,不断激发人大代表履职尽责热情;服务保障人大代表认真履职,2022年以来,通过人大代表进站提交代表闭会建议52条,同时跟进人大代表建议办理情况,解决了地区群众出行难、购物难、停车难等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真正做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代表联络站建设也进一步拓宽了民意表达渠道,延伸了人大监督触角,让群众感受到全过程人民民主就在身边。

来源:五里坨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