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反诈护航:一通电话筑牢平安防线
“喂,是养联体吗?我有点担心……”7 月 10 日晚上 9 点 32 分,广宁街道养老服务联合体值班人员电话里传来 82 岁独居老人陈阿姨带着颤音的求助声。原来,老人接到一通陌生电话,以“保健品补贴”为由套取财物信息,还表示下周将“上门探望”,这让独自居住的陈阿姨慌了神。
“陈阿姨您别怕,先锁好门窗,踏实休息。”工作人员第一时间稳住老人情绪,并细致规划后续步骤:“明天一早 9 点到居委会说明情况,再去警务工作室报备,我们上午会再提醒您。”电话那头的耐心安抚,让陈阿姨紧绷的神经渐渐松弛。
次日上午,养联体工作人员的“守护行动”准时跟进。微信未获回复便立刻致电,得知陈阿姨已在居委会帮助下拉黑诈骗号码,工作人员仍反复叮嘱:“以后别给陌生人透露信息,有事找居委会、找我们,或者找楼里志愿者都行。”陈阿姨连连道谢:“有你们在,我住着才踏实!”从深夜紧急响应到次日全程跟进,养联体用快速联动为老人筑起反诈“防护墙”。
送餐脚步匆匆:一份热饭温暖独居时光
每天上午10 点多,高井路社区的街巷里总会出现志愿者刘阿姨的身影,她手中沉甸甸的保温饭盒,是 78 岁独居老人王叔叔最期待的“午餐信号”。
因腿部疾病行动不便,买菜做饭成了王叔叔最大的难题。“以前要么将就吃口冷饭,要么煮碗面条对付,哪能天天吃上热乎菜。”直到养联体的送餐服务走进他的生活,家里才算有了“烟火气”。
刘阿姨的送餐路已坚持三年,无论寒冬酷暑、刮风下雨,保温饭盒里的饭菜永远热气腾腾。敲开王叔叔家门,她熟练地将饭菜端上桌,顺手帮老人倒杯温水,趁着老人吃饭的功夫,陪他聊聊天气变化、社区新鲜事,临走前还不忘帮着收拾桌面、检查下门窗。
“以前吃饭是对付,现在是盼头。”王叔叔边吃饭边念叨,刘阿姨不仅记得他的口味喜好,更记得他的用药时间。在广宁街道,这样的“送餐约定”每天都在发生,志愿者们用匆匆脚步丈量社区温度,让热乎饭菜暖胃更暖心。
银发剪间温情:一缕银丝映出晚年笑意
“张奶奶,您看这发型怎么样,长短合适不?”作为广宁街道养老服务联合体“益剪志愿服务队”的一员,小吕的“移动理发店”又开张了。85 岁的张奶奶腿脚不便,出门理发成了难题。第一次上门时,老人头发凌乱打结,小吕耐心地一点点梳理、修剪,边剪发边听老人讲过去的故事。
三年来,小吕的理发工具包换了两个,服务过的老人已有上百位。她记得每位老人的发型喜好:李爷爷喜欢短发利落,赵奶奶偏爱留一点刘海遮额头。她更记得老人们的生活细节:谁有高血压不能久站,谁听力不好要大声说话,谁独居多年就盼着有人说说话。
“剪发只是小事,但能让老人们开心,能让他们觉得被惦记,这事儿就值!”小吕的剪刀下,不仅剪出了清爽的发型,更剪去了空巢老人的孤独,让关爱在发丝间悄悄蔓延。
从紧急时刻的平安守护,到三餐热饭的日常陪伴,再到理发修容的细致关怀,党群服务一条街志愿服务单位用行动诠释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温情。这些看似平凡的服务,如同细密的针脚,将关爱编织成独居老人的“守护网”。
正如养老服务联合体的志愿者们常说的:“我们多做一步,老人就少些难处。我们多份惦记,老人就多份安心。”在这条充满暖意的党群服务一条街上,志愿服务的故事还在继续,温暖守护永不打烊。
来源:广宁街道办事处、北京石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