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厨余垃圾桶怎么摆在大街上?里面还混着把破扫把,过分了!”

近日,苹果园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队员在日常巡查时发现,辖区内某商铺违规摆放在店外的厨余垃圾桶里乱象丛生——装过熟食的塑料袋,半截啤酒瓶压着纸巾,甚至还塞着块破旧抹布,但就是没有厨余垃圾,与桶身“厨余垃圾”的标识格格不入。按照规定,商铺的厨余垃圾本应在店内后厨统一收集,由清运人员上门收取,不能直接摆到街面上。

执法人员走近时,商铺店长正好从店里出来。看到执法人员盯着这个垃圾桶,店长脸上闪过一丝慌乱,主动上前解释:“早上收拾后厨发现其他垃圾桶不够用了,这才拿厨余垃圾桶顶替了一下,想着放外面倒垃圾方便……那扫把也是打扫时随手扔进去的。”

“您看,这厨余垃圾桶按规定只能装厨余垃圾,而且得放在后厨,摆到大街上既占公共空间,又影响街面整洁,过往行人看着也不舒服。”执法人员指着垃圾桶耐心说。

店长听后连连点头,面露歉意:“是我投机取巧了,这就改!”说着转身回店取来手套,和店员一起把垃圾桶抬回店内后厨,摆进了指定的收集区域,并重新对垃圾进行分类。

为进一步提升商户垃圾分类守法意识,真正把分类要求记在心上,执法人员还对商铺店长开展了普法教育。执法人员拿出《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相关条款和商铺垃圾收集规范示意图,指着图上的“后厨专用收集区”标识说:“您看,像咱们这种临街商铺,厨余垃圾、其他垃圾都得在店内指定区域分类存放,由专业人员上门清运,严禁把垃圾桶摆到街面公共区域,这是明确规定的。”店长听得格外认真,并表示:“以前确实没真正上心,这次回去我就给后厨贴张规范图,专桶专用,保证再也不把垃圾桶摆到街上了,分类也一定做细致。”

接下来的几天,执法人员巡查时特意留意这家商铺,发现店门前再也没有出现过垃圾桶,街面干干净净。进店检查时,店长也会主动带领执法人员前往垃圾房:“您看,垃圾桶都在里面摆着呢,分类分得清清楚楚!”

街道上,没有了随意摆放的垃圾桶,人行道显得格外宽敞整洁,过往行人脚步轻快,透着对这份规范的舒心。

法律法规解读

本次事件聚焦垃圾分类不规范行为,核心涉及生活垃圾投放的相关规定。

根据《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产生生活垃圾的单位应按分类标准,在指定区域(如商铺后厨)存放垃圾,不得随意占用公共区域。事件中商户将厨余垃圾桶摆到大街上,违反了垃圾收集存放的规定。

另外,该条例要求垃圾应当按照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的分类,分别投入相应标识的收集容器。事件中商户将破扫把等其他垃圾混入厨余垃圾桶,属于分类不规范行为。

同时,根据《北京市绿化条例》,禁止在树木旁或者绿地内倾倒、排放污水、垃圾、渣土及其他废弃物。事件中垃圾桶紧贴树干摆放,且垃圾溢出,属于违规行为。

巡查传方法,共治护家园。苹果园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通过主动巡查和教育约谈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居民和商户养成正确垃圾分类习惯。在此提醒广大商户和居民,垃圾分类与设施规范摆放需兼顾环境整洁与生态保护,让我们携手共同守护既有烟火气又有绿意的生活空间。

来源:逐梦苹果园、综合行政执法队、北京石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