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烽火岁月,无数英雄儿女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在这场全民族共同投入的艰苦卓绝的伟大战争中,每一寸山河都见证着不屈的抗争和对自由的渴望,中华儿女以无畏的智慧与坚韧,凝聚成不可战胜的力量。系列报道《寻找红色记忆》——回望那段波澜壮阔的斗争岁月,传承不朽的抗战精神,让红色血脉赓续流淌,激励新时代征程砥砺前行。
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是石景山区对口合作地区,是太行革命老区,现有重点红色遗址558处,被誉为“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让我们走进位于黎城县的黄崖洞,透过那里的遗迹遗址,回望那段峥嵘岁月。
黄崖洞兵工厂
1938年9月,八路军总部在山西省晋中市榆社县韩庄村成立了总部修械所,1939年夏,为扩大总部修械所的造枪规模,同时避免敌人的破坏,军工部遵照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和副参谋长左权的指示,将韩庄村总部修械所迁至地形隐蔽的黄崖洞,开始建设我军的大型兵工厂。黄崖洞也因此被称为“人民兵工摇篮”。
1937年八路军东渡黄河进入山西时,几乎没有完整的军事装备,武器弹药十分匮乏。那时,一个战斗班只有3到5条枪,许多战士不得不用古老的冷兵器同敌人拼杀。“建立自己的兵工厂”成为当时八路军将士最迫切的渴望。
1939年,在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亲自勘察和主持下,兵工厂最终选址于山西黎城县黄崖洞。黄崖洞位于黄崖山内,地形天然隐蔽、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能有效躲避日军的轰炸和突袭。
黄崖洞兵工厂的建设非常艰难。从韩庄村到黄崖洞有一百多里,沿途冈峦起伏、沟壑纵横,不是羊肠小道就是河沟和沙石滩。大量设备器材全靠人抬肩扛,加之阴雨连绵40余天,山洪暴发,更难通行。为了不影响建设速度,全体人员顶风冒雨,一边填沟修路,一边抢运机器。大型设备不易搬动,就化整为零,拆成一片一片地搬到黄崖洞,然后再铆起来重新安装。经过半年的边生产边建设,在当地人民群众的支持下,1939年冬,12栋建筑拔地而起,一座颇具规模的兵工厂诞生太行山深处。
黄崖洞兵工厂被命名为“八路军总部军工部一所”,工厂共有各种机器设备40余部,我党武装历史上自己自主设计、自主制造的第一支制式步枪——八一式(马)步枪就诞生于此。
黄崖洞保卫战
黄崖洞兵工厂的建成投产,标志着人民兵工厂真正有了属于自己的规模化工厂厂房,第一次实现了半机器化、机器化生产。这里生产的武器大大提高了八路军的作战火力,对日本侵略者形成极大的威胁,因此成了日军扫荡的重点目标。1941年11月,日军集结5000余人强攻黄崖洞,黄崖洞保卫战打响。
在左权将军的直接指挥下,总部特务团和敌人殊死鏖战,凭借不足一个团的兵力,同日寇精锐部队激烈对抗整整八天八夜。最终,以敌我伤亡6比1的出色战绩,取得了这场气壮山河的保卫战的胜利。
抗战时期,八路军在对日作战中多以游击战为主。而这一场阵地战,创造了我军依托阵地,坚守防御,大量歼灭敌人的典型范例和作战经验。
英雄魂魄千古在
战鼓催开胜利花
黄崖洞兵工厂
在那场战斗中保存下来
并以星火燎原之势
扩展开来
成为了太行军工业的
模范与榜样
为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
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来源:石景山区融媒体中心、北京石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