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

散落在历史文化长河中

串联起往昔与今朝

顺义

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

孕育和传承着丰富多彩的非遗

顺义融媒推出《非遗传承在顺义》栏目

带您一起领略传统技艺的独特韵味

本期我们走近

良山景泰蓝制作技艺

景泰蓝工艺品。

走进张镇良山珐琅厂,一件件精美的珐琅器便映入眼帘。它们色彩明艳动人,花纹细腻精美。在这里,市民可以全面了解景泰蓝的历史沿革和传承发展。

历史积淀 四代传承

景泰蓝,工艺上称为“铜胎掐丝珐琅”,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瑰宝。良山景泰蓝制作技艺源自民国时期的张宝丰,于2015年入选第五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至今已有四代的传承。

第一代

张宝丰

第二代

张向东(家伯张宝丰)

第三代

高秀荣(师从张向东)

第四代

胡玉江(高秀荣之子)

作为顺义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良山景泰蓝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胡玉江研制的仿古性蓝釉“延润”新法,丰富了色彩艺术的质感与美感。

现今52岁的胡玉江,19岁起正式学习“良山景泰蓝制作技艺”,并接手良山珐琅厂,现为良山珐琅厂厂长。与景泰蓝结缘的这几十年,胡玉江始终坚守在技艺传承与发展一线,续写着良山景泰蓝的故事。

胡玉江制作景泰蓝。

种类丰富 艺术之美

景泰蓝是中国独有的工艺品,种类丰富,常见类别有以下7种:

常见景泰蓝类型

1.铜(金、银)胎掐丝珐琅器

2.金属錾胎珐琅器

3.金属锤胎珐琅器

4.铜胎珐琅器

5.金属胎露地珐琅器

6.透明珐琅器

7.金属胎综合工艺珐琅器

制作精细 匠心独运

景泰蓝的制作繁琐而精细,需经历七个步骤。磨光过程中,凡不平之处都需经补釉烧熔后反复打磨;烧蓝过程中,填色釉要连续四五次,直至纹样与掐丝纹相平。每个步骤都需匠人精心制作。正是这种对于技艺高度的不断追求,赋予了良山景泰蓝作品更加昂扬的生命力。

设计纸稿

胎型制作

掐丝

点蓝

烧蓝

磨光

镀金

游客体验 意义升华

“能够亲手体验景泰蓝的制作过程,真的是一次难忘的经历。了解一项非遗,最令人欣喜的莫过于能够亲手体验其制作工艺,感受每一件作品背后匠人们的辛勤与智慧。”游客薛女士说。在良山珐琅厂的景泰蓝工艺体验区,游客可了解景泰蓝文化及制作技艺,亲自体验掐丝工艺和点蓝工艺。丰富有趣的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并爱上非遗。

非遗

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

闪耀着智慧、勤劳与匠心的光芒

聆听了传承人的坚守心声

让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非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