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

家住仁和镇沙坨宜家家园5号楼

长期卧床的85岁老人张博鸿

像往常一样试图挪动身体

老伴儿正转身拿热毛巾

保姆正在推座椅

突然一声闷响打破了平静

老人从床边重重摔落在地

“‘闺女’,快帮帮我们

我老伴儿从床上摔下去了”

张博鸿的老伴儿迅速拨打了

北京世纪仁和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沙坨宜家家园项目部值班室的电话

值班员焦金婷了解情况后

立即拿起对讲机

“于师傅,快!有老人摔下床了”

她喊的于师傅

是物业公司的值班维修工于有军

随后,两人携带急救包赶往老人家中

推开虚掩的房门

眼前的场景让两人心头一紧

老人躺在地上无法动弹

老伴儿攥着他的手直发抖

保姆正试图用棉被垫高老人的头

焦金婷和于有军赶紧上前

仔细询问老人情况

于有军准备扶起老人。

了解老人并无外伤

头部也未受伤

且神志清醒、没有其他身体不适后

于有军半跪在老人身边

轻声安慰

“叔,咱们慢慢来,您抓着我胳膊”

于有军从侧后方

将老人稳稳抱起

与保姆合力将老人扶到了椅子上

于有军和保姆合力将老人扶到椅子上。

焦金婷和于有军

与老两口聊了会儿

确定老人一切正常

家里也没有其他需求后

便准备离开

离开前

焦金婷将写着自己手机号的便笺

塞进了张博鸿老伴儿的口袋

告诉他们

“您二老有事可以随时打这个号

24小时都有人”

值班室监控画面显示

从接到求助到二人返回岗位

仅用了十分钟

但这对物业人而言

却是关键的十分钟

既要避免二次伤害

还要安抚惊慌的老人和家属

焦金婷接听业主电话。

“哪有什么超人,不过是把居民的急事当成头等事。老人的子女平时不在身边,我把自己的手机号告诉二老后,他们心里也能更踏实了。”焦金婷说。“我们上岗的第一课就是‘认人’。不仅要记住业主的房号,更要了解谁家老人需要定期探望,这样才能服务好居民。”

项目部收到的锦旗。

在沙坨宜家家园项目部,有多面锦旗都是居民送来的,感谢物业工作人员日常的付出。焦金婷现在每天下班路过5号楼,都会抬头看看张博鸿老人家透出的暖黄灯光,她的心里很安稳。

记者手记

当业主按下物业电话时,接通的不仅是应急响应机制,更是一座城市的温柔。那些应急响应机制,在焦金婷、于有军等人奔跑的脚步里更为具象化。当一座城市把“他人的急难”当作“自己的家事”,便是最动人的文明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