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潞源北街(胡各庄路口)和东夏园路口,每天早晚高峰都能看到一群身穿黄绿马甲的志愿者,协助交警疏导交通,劝导行人和非机动车遵守交通规则,提升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

志愿服务中

收获惊喜“礼物”

上图右四是夏玉兰

“礼让斑马线,等灯更文明!”经过东夏园路口时,总能看到74岁的夏玉兰一边观察红绿灯,一边劝导行人文明出行。

“这么冷的天,您还出来志愿服务?真厉害。”“有这时间在家里暖和会儿多好。”在路口执勤时,夏玉兰总会听到很多不同的声音,有的为她点赞,有的则会表示不理解。无论别人怎么说,夏玉兰总是第一个到路口,究竟是什么坚定了夏玉兰参与志愿服务的心?是一个奥特曼!

一周前,夏玉兰在执勤时赶上放学时段,路口人多、车多,她看到一位家长骑电动车带着孩子等红灯。家长只顾着观看路口情况,没发现孩子在后座没坐稳,马上就要摔下来。夏玉兰看到后,赶快跑过去叫停家长,扶住孩子,这才没让他跌下车。

车座虽距离地面不高,一旦孩子摔下车,必定会受伤。在夏玉兰的引导下,两人将车停放在路边,家长对夏玉兰表示感谢,小朋友则从口袋里掏出来一份“礼物”送给夏玉兰,“奶奶,这是奥特曼,是我最喜欢的玩具,我把它送给您,谢谢您刚才保护了我。”

收到小朋友的礼物,夏玉兰笑得合不拢嘴,叮嘱两人注意交通安全,便继续回到文明引导的岗位上。

说起这个奥特曼,夏玉兰说:“虽只是一个小玩具,却是我最喜欢的礼物,它是对我志愿服务工作的肯定。”

“有的人看我头发花白会问,这么大岁数还出来做志愿累不累?其实参加志愿服务不看年龄,只要有一颗回馈社会的心,就有源源不断的动力,而且志愿服务给我带来的快乐是任何事情都无法替代的。”夏玉兰笑着说。

“老”志愿者

通过服务实现人生价值

上图左二是崔士桂

68岁的崔士桂,是一位有7年志愿服务经验的资深志愿者。自加入“益动联盟”志愿服务队后,社区环境卫生整治提升、宣传总能看到她的身影,在得知潞源街道招募路口文明引导志愿者时,便立即报了名。

进入11月,北京大幅降温,在室外站几分钟就会被“冻透”,但崔士桂从不抱怨,只要站在路口就抱着100%的热情进行文明引导,有时遇到特殊情况,她也会短暂“离岗”。

“大姐,现在是红灯,您等会再走。”正在值守的崔士桂看到一位70来岁的老人不顾红灯径直过马路,她在后边叫了几次都没反应,眼看路口的车流越来越密集,崔士桂赶紧追上去,将她拉回斑马线后。

“大姐,这是红灯,不能过马路!”面对不听劝的“大姐”,崔士桂有些生气。

“你说什么?”“大姐”则一脸茫然地看着崔士桂,细聊之后才发现,“大姐”有些耳背,没有听到崔士桂的呼唤。原来,“大姐”看到车辆信号灯变绿,但没有注意人行道依旧是红灯,崔士桂赶紧为她普及如何看交通信号灯,为了“大姐”的安全,崔士桂在绿灯时,护送她过了马路。

崔士桂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每次帮助过别人之后,我都特别满足,觉得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六旬老人称

“参与家园建设很自豪!”

“大家注意安全,等绿灯亮了再通行。”今年是李宝英参加志愿服务的第6个年头了,已经63岁的她曾立志要将自己的后半生奉献给志愿服务工作,她说:“作为副中心居民,能为副中心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特别自豪。”

在志愿服务中总会碰到形形色色的人,有人为他们点赞,也有人不理解他们劝解的行为。

前几天在路口执勤时,一位行人骑着自行车要闯红灯,李宝英发现后立即上前劝导,没想到对方突然对李宝英喊了起来,认为她多管闲事,如果不阻拦,自己已经过了马路。虽然有些委屈,但是李宝英还是耐心地为她讲解了闯红灯的危害,经过劝解,对方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向李宝英道歉。

“其实‘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大家都懂,但是等一分钟是对生命的尊重,对文明行为的肯定。”李宝英说。

据了解,潞源街道目前共有实名注册志愿者1817人,孵化志愿服务队伍15支,发布志愿服务项目338个,开展各类义诊、义剪、志愿服务大集活动21场。依托“金敬聪志愿服务工作室”开展“礼让斑马线”、清洁家园、义务剪发等常态化志愿服务,引导居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此外,潞源街道发动志愿者力量,开展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规范文明交通行为,营造文明安全的出行环境。

今后,潞源街道将继续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推进志愿服务工作向制度化、多元化、特色化转变,为建设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文明、和谐社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