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来平,男,1959年11月生,晋绥边区八路军烈士遗骸收迁志愿者吕梁工作队队长。2017年,李来平经人介绍,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八路军烈士遗骸收迁志愿工作者。在收迁八路军烈士遗骸的过程中,李来平查资料、访乡民、听口传、勘遗址,把烈士的遗物和战场佐物收集起来,自掏腰包开办了一个红色庭院文化展览馆。

不辞辛劳收迁烈士遗骸

“母亲的爱,是圆的,从汤圆里甜蜜蜜地流出来;元宵的爱,是红色的,从灯笼里红彤彤地亮出来……”这首爱意满满的小诗,出自大山里的一位儿童。武宁县地处山区,农村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很多孩子都与父母分隔两地。作为心理咨询师的陈燕燕发现,大多数人关注到的是这些儿童的吃穿用度,但实际上孩子们也需要心理上的关爱。从2019年开始,陈燕燕便开始给山里的儿童上诗歌课。5年来,她的足迹遍布武宁县众多偏远小学。陈燕燕自费带孩子们去亲近大自然,创作发表童诗近千余首。

创办文化庭院传承红色文化

一年365天,李来平有200天以上的时间都奔波在了收迁烈士遗骸的途中。家里原来承包的五亩责任田,他根本顾不上。别人的责任田亩收入都在两千元以上,而他的收入不足一千元。为了收迁烈士遗骸工作,李来平的收入大大减少,甚至还有了外债。面对压力,他也会发愁。但每每说起收迁烈士遗骸的事,李来平有了使不完的劲儿。

在收迁烈士遗骸的过程中,李来平自筹资金十万多元,收集红色物件3000余件,在自家院子里创办了红色文化庭院。2022年8月9日,红色文化庭院正式免费对外开放,目前共接待20000余人次,成为方山及周边市、县各级党支部进行主题教育的红色基地和少先队员校外德育教育基地。

李来平说:“余生我就只做这两件事,找寻更多的烈士遗骸,让‘他们’早日‘回家’,并把红色庭院办好。”

热心公益献出爱

从2014年起,陈燕燕就踏上了公益之路。10年间,她从未停下助人为乐的脚步。2020年九江遭遇罕见洪涝灾害,为了避免受灾群众产生灾后心理应激问题,陈燕燕作为第一批江西省平安志愿者,走访多个安置点,有针对性地给受灾群众进行心理干预,化解精神压力。2023年底,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突发6.2级地震,陈燕燕了解到灾区情况后,自发筹集价值近60万元抗灾物资,并奔赴现场与志愿者们积极为受灾群众提供心理援助和医疗援助。陈燕燕在现场对大家说:“我是经历过1998年洪灾的孩子,我懂这份情谊,希望大家可以温暖地度过这个寒冬。”

“未来的路还很长,我要继续我的公益事业,帮助更多的人。”陈燕燕说。她用大爱的胸怀温暖着农村儿童,用赤诚的心坚定地走在公益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