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八达岭长城脚下的百年小站青龙桥车站,几乎尽人皆知——这里有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铁路,是京张铁路和京张高铁线跨越百年的“握手”之处,见证了中国铁路的历史。而对于原青龙桥站站长杨存信来说,这里是他工作了41年的地方。如今,已经退休的杨存信接过了讲好京张铁路故事的接力棒,担任起詹天佑纪念馆顾问,在新岗位续写京张传奇。

杨存信今年62岁,于1981年开始担任青龙桥车站的站长,退休后,他被返聘为詹天佑纪念馆的顾问,负责义务讲解和顾问工作。虽然忙碌,但杨存信很享受这种生活,因为这里是他热爱的地方。尽管退休了,杨存信与京张铁路的故事还在上演,詹天佑的故事也一直激励着杨存信。

“通过沙盘还原的地形地貌,我们可以看出,京张铁路拥有绝佳的设计方案,既压缩了资金,也缩短了工程时间。根据专家估算,这种设计能节省10万两白银。”杨存信说,“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年詹天佑先生是如何顶着巨大的压力完成了铁路的修建。可以说,京张铁路和京张高铁虽然建成于不同的时代,却展现了同样的独立自主、自强不息、勇于奋斗的民族精神。”

41年间,杨存信见证了中国铁路交通日新月异的变化。在京张铁路未开通之前,从北京到张家口的路程漫长而艰辛,如今,这段旅程已变得轻松便捷,这一切的变化,凝结着无数铁路人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

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周年。伴随着京张高铁的开通,如今,从北京到张家口174公里的路程只要1小时左右就能到达,京津冀的协同发展的步伐也随着列车加速越来越快,让京津冀之间的关系越走越近。“中国铁路发展到今天很不容易,这部分的历史需要有人去讲、有人去宣传。如今,我正在尽自己的最大力量把这段我们民族引以为傲的历史展现给大家。”杨存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