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延庆区张山营镇水峪村举办“非遗传承到水峪·欢乐祥和庆新春”主题活动,此次活动不仅吸引了市、区相关部门负责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及周边300余名村民热情参与,还标志着我区首家类博物馆——水峪村民俗博物馆的正式揭牌并对外开放。
“类博物馆”是指具有或具有部分博物馆收藏、展示和教育等性质与功能的场馆。据了解,水峪村民俗博物馆依托2023年落户水峪村的燕京八绝非遗驿站扩建而成,博物馆于2023年5月启动筹建,2024年10月全面竣工,并在次月通过北京地区类博物馆验收。
博物馆展厅面积为205平方米,展厅内囊括了兔儿爷、面塑、糖画、绳结等14类126件各具特色的非遗展品。值得一提的是,博物馆对区级非遗项目水峪村花会“小车会”进行了深入挖掘和展示,通过图文资料、实物展示以及多媒体呈现等方式,全方位展现了“小车会”的历史渊源、表演形式和文化价值,极大地丰富了馆藏内容,为游客搭建起一座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的桥梁。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非遗展示、花会展演、特色农产品展示等环节丰富多彩。其中,水峪村非遗“小车会”、张山营村“跑驴”、黄柏寺大鼓和胡家营大秧歌等多档花会的精彩展演,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同时,北京燕京八绝博物馆还现场向水峪村民俗博物馆捐赠了珍贵的金漆镶嵌漆盘。
此外,现场还集中展示了钩织、绒花、植物拼贴画、核桃皮拼接等多项非遗技艺,以及张山营特色的泉水稻米、石磨面粉和国宴苹果等农产品。这些展示不仅宣传了镇域特色农产品,还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亲身体验到非遗的独特魅力。
“今天参加这个活动我特别高兴,不仅了解了很多非遗的知识,还看到了咱们镇里面许多的花会表演,特别喜庆。”张山营镇上板泉村村民张计琴说。
近年来,在市、区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水峪村通过邀请专家举办非遗大课堂、收集挖掘非遗展品等多种形式,持续推进了非遗传承和保护工作。这些举措不但推进村内小车会获评区级非遗,也让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深入人心,并成功建成民俗博物馆,为吸引游客,传播非遗文化,推进村庄产业发展,搭建了有力平台。
张山营镇宣传委员王柏霞说:“未来,我们将充分利用水峪村民俗博物馆这一平台,继续深入挖掘地区非遗及传统文化资源,探索非遗资源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的有效措施,助力辖区文农旅融合发展,推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