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车票、调整座椅靠背、预约景点、医院自助机打印单子、上下楼提重物……出门在外的这些小事,都有可能成为年长者难以翻越的障碍。很多老人要么不会说普通话,要么觉得自己的问题太简单,不好意思向别人开口求助,只能局促地站在人流中干着急。子女担心父母独自出门,可又远在千里之外帮不上忙,往往又急又愧疚。互助父母协议,恰好解了两代人的燃眉之急,所以在网上一呼百应。
年轻人将“互助父母”的公益挂牌别上背包。图据网络
一份网上协议,既没有约束条款、没有监督机构,又没有实名发起人与签订方,看似是过于理想化的君子之约,实则并非一厢情愿。据报道,有人大大方方找网友,“请大家帮忙照顾第一次独自看演唱会的妈妈”,得到无数回应;有年轻人主动向老人伸出援手,帮他们扫码进地铁站;地铁等公共场合也能看到有年轻人挂上写着“叔叔阿姨需要帮忙找我”的牌子、穿上印有“可以找我帮忙,我超热心”的短袖,鼓励老人有困难主动开口……有关互助父母协议的帖子里,记录下无数个温暖的瞬间,透着年轻人的真诚与可爱。
互助父母协议,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新版本。“拜托大家帮帮我爸妈”,何尝不是子女无奈缺席下的另一种尽孝;“叔叔阿姨我帮您”,就是将心比心时的搭把手。通过网络、借用“协议”的名义,年轻人传递出最朴素而温暖的信号:期待天下千千万万个父母,都能在一筹莫展时偶遇爱心;希望每一个老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与问候。互助父母协议,是善意的传递、心与心的击掌,在各个角落凝聚尊老、敬老、爱老的正能量。这样的网络创新,这样的“花式整活”,值得点赞,值得用心呵护。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父母那辈人熟悉的出行、生活方式正在渐行渐远。时代的快车,不能落下每一位步履缓慢的老人。互助父母协议,未尝不是社会适老化改造的简化版方案。帮助老人出行,靠陌生人的善意,也要靠制度的完善。比如,线下买票是否方便预约、各类软件页面能否更加简洁、公交医院地铁站等公共场所的设备老人是否用得惯等等。系统化、制度化的适老化改造,建成老年友好型社会,才能真正为老人出行托底。
“我帮不了千万个他,但下个路口有千万个我”。互助父母协议,参与的人越多力量越大,就会有更多子女不在身边的父母得到及时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