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授尹春燕、蔡永章同志为“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追认“95后”社区医生于鸿庆同志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今年汛期,北京遭遇极端强降雨,北部山区突发山洪,广大党员干部和基层工作者冲在防汛救灾一线,把责任扛在肩上,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人甚至献出了宝贵生命。组织的肯定与群众的追思,表达着深深的敬意。
面对暴雨、面对险情,他们不顾安危、冲锋在前。“我蹚水过去看看”“我跟你一块儿”——为看顾村中一对高龄孤寡老人,怀柔区琉璃庙镇孙胡沟村党支部书记尹春燕和丈夫蔡永章冲进雨夜,这一走竟成永诀。“你扶住了,我抓着你呢”——平谷区镇罗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鸿庆医生等一行人在执行紧急医疗救援任务途中遭洪流围困,在组织同车同事安全离车后,于鸿庆却未能跟上。他们最后留下的话语如此朴素,但每个字都重若千钧。
闻“汛”而动、向“险”而行,尹春燕、蔡永章、于鸿庆同志是全市奋战于防汛救灾一线的党员干部和基层工作者的典型代表。从严格落实预警方案,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到及时转移群众,救助被困人员,再到抢修道路、电力,投放救援物资,哪里有险情、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忙碌的身影。履职尽责、挺膺担当,风雨中,他们的身影让大家格外心安。正是因为这些一线英雄的无私奉献、巨大付出,我们这座超大城市才能以更主动的姿态战风斗雨、攻坚克难。
“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面对险情,他们义无反顾挺身而出,是职责所在,是乡情所系,是源于“人民至上”的火热初心。以尹春燕同志为例,这位村民口中的“二华”书记,多年如一日,兢兢业业为群众谋福解忧,从筹措资金开凿深水井,到争取资源提升改造村养老驿站,再到带领大家发展养蜂、杏仁油加工项目“富起来”,“一身土、两脚泥”,将汗水、心血全部献给了这片大地。对于很多平凡而又不凡的一线英雄来说,危急时刻的逆行与坚守,“以生命托举生命”,不是选择,而是信仰的本能。
“因为信任,所以支持,因为支持,所以胜利”。广大党员干部和基层工作者的奉献牺牲,群众都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也凝聚起同舟共济、抢险救灾的强大动能。回望这一役,不仅种种应急安排获得市民的充分理解、高度配合,人们心中守望相助的热忱也被充分激发。密云“太师屯兄弟连”化身“铲车侠”,从洪水中救出上百乡邻;平谷关上村16岁少年李梓辉套上荧光应急马甲,在泥泞道路中为武警等救援力量引路……这种自发的相向而行,成为广大市民信任党和政府的生动表达,铸就了风雨面前冲不破打不烂的坚强堤坝。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基层是治理的基石,是政策执行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也是人民群众感知公共服务效能和温度的“神经末梢”。基层队伍既要管好群众家门口一桩桩“天大的小事”,也要在大事急事面前迅速反应、执行任务、守护家园。事实证明,我们的基层队伍“信得过、靠得住”。对于可亲可敬、最不容易的他们,上上下下都应该更多一些理解、关爱和支持,以务实举措激励和保障他们在一线担当有为、建功立业。双向奔赴的良性互动,也是异常宝贵的治理资源和治理优势,将支撑着我们这座超大型城市跋山涉水、行稳致远。
洪水过后的孙胡沟村路边,尹春燕书记带领村民种下的向阳花还在开着。阳光总在风雨后。党员干部、人民群众始终团结一心,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就能得到更大发挥,我们必能扛过一次次风险考验,守护好美好的家园。
图片来源:北京日报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