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于9月1日起实施,“车速超25公里就断电”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根据新规,电池组、控制器、限速器的防篡改要求进一步完善,电动自行车一旦超过每小时25公里的车速,电机就不再提供动力,并增加北斗定位、通信与动态安全监测功能。
近年来,改装后的电动自行车,在街头竞相狂飙。尽管旧版《技术规范》已明文规定电动自行车每小时25公里的最高车速,但许多厂商、销售者及车主对此规定熟视无睹,市场上还出现了专门“帮助”电动车非法提速的改装门店。2025年7月23日,北京市市场监管执法总队执法人员在丰台区京港澳高速附近一处胡同内,查获一处电动自行车专门改装窝点。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经现场操作人员改装后的电动自行车,时速竟可达限速标准的4倍,升至每小时100公里。这是电动摩托车还是电动自行车?
执法部门不断加大查处电动车非法拼改装及超速骑行的力度,依然挡不住“隐秘改装、偶尔超速”就不会被查的侥幸心理。2024年,国内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已超3.5亿辆。一辆辆违规改装“贴地飞行”的电动车,成为威胁公众安全的马路杀手,而车速过快,就是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2022年3月,江苏南通徐某驾驶改装的电动自行车,以时速79公里的速度通过某交叉路口时,与驾驶电动自行车的受害者发生碰撞,致对方死亡;2025年4月22日,肖某在深圳龙岗驾驶一辆改装后的电动自行车与另一辆电动自行车发生事故,造成两人重伤……
限速规定是为了安全,不能沦为摆设,电动自行车一路狂飙的轮子必须刹住。相比于依赖人工执法的治理模式,电动自行车新国标通过严控电机转速等关键参数限制超速行驶,从技术上实现了对非法改装与超速的严格限制。限速规定从“被动监管”转向“主动防御”,既筑牢了电动自行车的超速防线,也提升了每一个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感。车速超25公里就断电,断的是非法改装催生的安全风险,是因超速引发的追尾、侧翻等事故隐患,更是超速生意的交易双方不管不顾的危险心态。从技术源头遏制风险的硬性约束,也有助于推动生产厂商将研发重心转向合规前提下的续航优化、安全升级,让电动自行车真正成为便捷安全的出行选择。
值得警惕的是,电动自行车的安全防线并非仅靠限速就能筑牢,电池自燃、刹车系统失效、违规载人载物等同样是威胁道路安全的“隐形炸弹”。电动自行车安全治理需要多管齐下,对电池使用、车辆维护的监管,仍不能放松。同时,骑行者也要提升安全意识,与监管部门一同织密电动自行车的安全防护网。毕竟,给电动自行车“划线”,不是在限制速度自由,而是为了拦住马路杀手、守护生命安全,让便捷出行始终与安全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