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厦门海沧区教育局下属幼儿园一名教师被用人单位以患有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体检中隐瞒贫血病史为由通知解聘。据新京报报道,该教师认为自己从不贫血,不存在未如实填报“贫血”问题,要求复核解聘决定。而海沧区教育局复核的结果是,维持解聘处理。
该教师的体检表。图据报道
该教师对解聘处理不服,绝非无理取闹。据报道,为该教师做招聘体检的医院证实其3次体检结果均不贫血。教育局之所以认定其为“地贫”病患者,依据的是产检中的“地贫”基因检测结果。可携带“地贫”基因,并不等于患有“地贫”病,既不影响工作、生活,也不会传染给他人。道理简单到,就跟很多人携带癌症基因,却并没有罹患癌症一样。教育局如何能越过医院“下诊断”,如何要求该教师在自己都不知情的情况下提前告知用人单位,又何来故意隐瞒一说。
当地教育局维持解聘处理的依据是《福建省教师资格申请人员体检标准及办法(2018年修订)》。该标准参照现行国家公务员体检标准,规定体检检出血液系统疾病,属于“不合格”。“地贫”确实属于血液系统疾病,但这不代表解聘该教师合情合理。
标准划定“地贫”病患者不合格,而当地教育局加码为“地贫”基因携带者不合格,这本身就涉嫌违规。即便要筛查“地贫”基因,当地也该对所有教师一视同仁。更何况,近年来舆论对公务员体检标准“过时”的讨论越来越多,部分省份有关“地贫”的表述已经出现松动。例如,广东省考公体检标准明确“地中海贫血,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合格”。当地教育局何必一板一眼,守着本“老黄历”?
当地教育局局长也承认,这种解聘既不公平也不合理。既然如此,为何还要坚持标准?背后有两点值得推敲。据报道,整件事由举报而起,当地教育局承认,举报者穷追不舍,一直在施加压力。在这之前,厦门还有多名女教师因携带“地贫”基因被拒聘。当地教育局维持解聘处理,是不是怕举报者“闹事”、想迅速做个了结,或是担心此前解聘的老师“讨说法”、于是硬着头皮将错就错?无论何种情况,当地教育局越是重申规定,越是错得离谱;越是坚持“标准”,越是不负责任。因为这所谓的标准,只是方便推卸责任的标准,而非更科学、更人性的标准。
“地贫”不可怕,携带“地贫”基因更不可怕,可怕的是担当上的贫血。敢于担当、及时纠偏,才能在就业上让携带地贫基因的教师不被歧视,给他们以向疾病抗争的勇气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