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菜市场“捡菜”,正成为社交平台新潮流。据北京晚报报道,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一早一晚都会迎来特殊的“客人”。一些年轻人背着包、拿着手机,在商贩上货或者准备收摊时,在废弃的菜堆中寻找商贩不要的蔬果。“免费捡菜”视频,已经引发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捡菜队伍。然而,“捡菜热”背后,也存在浪费、干扰市场正常经营等行为。
在新发地菜市场捡菜的年轻女孩。图据北京晚报
对于年轻人来说,捡菜是一种新奇的生活体验。勤俭节约是传统美德。一些有轻微磕碰的水果、带点黄叶的蔬菜,捡回去拾掇一下完全可以食用。不少老人有捡菜的习惯,年轻人为何不可以?拿上“装备”,在菜市场翻找废菜,也有“打野挖宝”的乐趣。只要不影响他人利益、不影响市场环境秩序,年轻人捡菜无可厚非,甚至应该提倡。
需要警惕的是,在社交平台的流量助推下,捡菜正在变味变质。据报道,有年轻人为拍摄捡菜视频,故意购买品相不好的菜,放在地上假装捡起来。有的自媒体把捡菜当作“零成本”创业新赛道,设置种种情节以期不断积累粉丝,最终获取广告和带货收益;更有博主驾驶豪车上演“表演式捡菜”。凡此种种,捡菜是假,“捡流量”是真,捡菜不过是博取流量的噱头和工具。同样令人担忧的是,不少人捡菜行为突破边界,潜藏安全秩序等风险。有人探身到货车车轮底下翻找捡菜,甚至有人把商户好菜顺手牵羊“捡”走了。
不是不能捡菜,关键是捡什么、怎么捡。菜市场的剩菜,不是流量狂欢的素材,年轻人莫让流量抢走了捡菜乐趣。无论是捡菜还是摆拍,都不能干扰市场和商户正常运营。真正的节俭,在何时何地都珍惜食物、拒绝浪费的自觉之中。守住对食物的敬畏、保持对公共秩序的尊重,才能让捡菜回归本有的乐趣与意义。
对于蔬菜市场运营方、管理方来说,应该正视年轻人合理的捡菜需求,不捡划定专门区域集中堆放待处理的废弃蔬菜。让年轻人有“菜”可捡,也让菜尽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