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来,社交媒体上刮起一股深入废弃建筑的“探废风潮”。一些待拆的厂房、楼盘,摇身一变成了年轻人追捧的打卡胜地。
说起来,如同跑酷等其他小众运动一样,探废活动起初也流行于小圈子,是有经验者组织下的极限运动。然而,随着一批网红博主带头炫照,废弃建筑莫名被打上美学标签,探废活动逐渐成了出片之旅。出于猎奇心理与社交展示欲,一众网友跟风打卡。嗅到流量密码的平台,又将废弃建筑点位无门槛提供给大众,“探废”由此迅速破圈。
探废看似浪漫,实则隐患重重,失修的墙体随时可能剥落,裸露的钢筋、破碎的玻璃如同暗器。此前,有摄影师为寻找拍摄场景,冒险进入一处贴有明显警示标识的废弃广场内,结果发生高坠事故,已经敲响安全警钟。同时,探废活动实际游走于法律红线之外。要知道,建筑物虽已停用,所有权关系依然存在,贸然进入可能会构成非法侵入。更严重的是,一些网友在探废过程中,甚至破坏门锁、监控以逃避安保,这是明晃晃的违法行为。
当探废沦为一场引流的冒险竞赛,初衷已然变质。有关部门应强化对平台的监管,遏制不良的“搏流量”风气。对于治理者来说,也不妨从源头排查,系统管理废弃建筑,严禁人们将之视为“打卡出片地”。
对于普通网友来说,追求出片无可厚非,但生活的诗意不在于冒险本身,而在于发现美的眼睛;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张照片、一段视频带来的短暂关注。按下快门前,请先确认脚下的路是否安全,莫让短暂的刺激掩盖了沉重的代价。
图源:上观新闻


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39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