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份16个省市消费者协会组织开展的私域直播消费调查报告近日出炉。报告显示,当前老年消费私域直播领域存在四大类突出问题:精准围猎老年群体;虚假宣传频发,信任度极低;商品售后问题突出,权益无保障;隐蔽性强,维权难度大。
所谓私域直播,是相对于公开透明的公域直播而言的一种运营模式。它大多借助第三方工具、自建小程序或加密链接等方式,把目标用户引流至封闭社群,实现内容传播与交易闭环。因其精准触达、互动私密的特点,这种模式也被一些无良商家钻了空子,逐渐沦为虚假营销的坑老温床。
从相关报道看,私域直播五花八门,坑人套路相当雷同。细究起来,不外乎以下“三板斧”:先是以“免费领鸡蛋”等为诱饵,吸引老年人入群;等私人流量池“丰盈”,在群里分享专属直播链接,通过“科学养生课”“专家一对一咨询”等话术包装,将普通商品乃至三无劣品吹嘘成包治百病的“神药”“神器”。为了诱导观众下单,主播们打着“情感关怀”的旗号嘘寒问暖心理操控,还会通过立虚假人设,编造“国仇家恨”“豪门恩怨”等蹩脚剧本洗脑引流。
老年人普遍触网时间短、辨识能力低,本就属于“易受骗体质”。加上子女忙碌、社交圈子缩小以及身体不适等因素容易感到孤独,直播营造的虚拟空间里,那种张口爹妈的亲切热情以及同龄人聚集的氛围,很容易让他们卸下防备、正中圈套,有的经济损失十分惨重。
私域直播不是法外之地,私域流量不能成了坑老温床。数据显示,近两年来,私域直播呈爆发式增长态势,市场规模突破万亿级别。如此可观的消费盘子,相当比例来自银发族的贡献。从行业长远发展角度看,如果一边做着“银发生意”,一边围猎坑骗老人,掠夺的不只是老人的积蓄,更消耗了社会信任,摧毁了整个行业的公信力。针对种种坑老乱象,监管部门近来持续亮剑,加大对私域直播虚假宣传违法行为立案查处。重拳治乱既是对违规行为的有力震慑,也释放出清晰信号:对私域直播的管理势必与公域直播平台对齐。
当然,私域直播用户封闭、“播完即散”,确实存在举证难、追责难的痛点。重拳治乱,亟须针对引流、直播、供货、销售等环节责任模糊的现状,尽可能明确各方法律责任、加强一体化监管。在这方面,一些经验可资借鉴。比如,既审查“私域直播”营销人员的资质,又要求其对直播数据存放设置最低保存期限。比如,对于“放任违法直播、未尽审查义务”的平台,依法查处并移送有关部门。总之,多措并举、齐抓共管,方能凝聚最大治理合力。
图源:北京日报


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39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