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起,朝阳区城市管理委全面推进可回收物智能回收机布局工作,通过科技手段提升垃圾分类效能。截至目前,全区已有350个小区完成近700台智能回收设备的安装,吸引超10万户居民参与,累计投递近100万次,回收可利用物资达2239吨,居民累计提现金额达100.75万元,成为区域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突破口。
这种智能回收设备实现24小时不间断服务,居民可将纸壳、塑料瓶、旧衣物等各类可回收物混合投放。设备搭载的自动称重系统能精准计量,并实时完成收益结算,让垃圾分类融入居民日常生活场景,有效降低了投放门槛。
居民通过手机号注册登录后,投放物资即可按每公斤0.6元的标准获得收益,收益可直接通过微信提现。这种"看得见实惠"的模式显著提升了居民参与热情,许多小区形成"日常分类、随时投放"的良好习惯,不仅缓解了垃圾桶站的运行压力,也让社区环境更显整洁。
在后端管理环节,智能系统展现出强大优势。当设备接近满仓时,后台会自动调度最近的工作人员进行清运,确保半小时内完成处理,避免出现堆积问题。同时,所有可回收物包裹均附带唯一识别二维码,从装车到卸货的全流程均可追溯,实现了回收链条的透明化管理。
在呼家楼街道小庄社区,智能回收机的使用热度不仅覆盖本小区居民,还吸引了金台里8号院等周边区域居民前来投递,日均接收旧物超200件,累计回收量已超400公斤,其运行模式还引来周边街乡工作人员现场观摩学习。
南磨房地区广华新城社区的智能回收机同样备受青睐。居民主动将家中可回收物与闲置物品分类后投放,有效减少了楼道堆积带来的安全隐患,资源利用率显著提升。十八里店地区的首批智能回收机也获得居民广泛认可,居民刘阿姨评价道:"操作简单方便,回收品类丰富,出门就能投放,不用再找远处的废品车了。"该地区垃圾分类负责人表示,智能回收机覆盖品类广,对解决堆物堆料问题效果明显,将助力区域垃圾分类工作加速推进。
作为科技与环保融合的创新实践,智能回收机有效破解了传统回收模式的痛点,为朝阳区垃圾分类工作提供了新动能。随着这一模式的持续完善和推广,朝阳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有望取得更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