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连着民生福祉,也关乎城市生态底色。朝阳区团结湖街道将垃圾分类作为推进绿色发展、提升社区品质的重要民生工程,通过执法护航、志愿赋能、精准宣传、特色创新四维发力,凝聚居民、商户、志愿者等多方力量,让垃圾分类从“政策要求”转变为“全民行动”,为建设团结宜居的绿色家园注入持续动力。
执法先行,筑牢分类“硬防线”。团结湖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秉持“宣传在先、指导为主、执法兜底”的工作理念,扎实推进垃圾分类专项整治。通过上门走访、集中宣讲等方式,向辖区3个小区、20家餐饮单位及沿街商户详解垃圾分类法规标准与处罚细则,提升责任主体守法意识;针对设施配置不规范、分类标识不清晰等问题开展“手把手”现场指导,帮助整改优化;强化日常巡查与联合执法,对逾期未改、拒不配合的单位依法处置,形成有效震慑。截至目前,已开展专项宣传教育20次,实现辖区重点场所检查全覆盖,推动垃圾分类责任落到实处。

志愿赋能,守住源头“关键关”。为提升垃圾分类源头准确率,一二条社区、白家庄东里社区等相继开展志愿者赋能培训,聚焦垃圾满溢、错投混投、值守不到位等突出问题,系统讲解分类标准、沟通技巧与值守规范。培训后的志愿者身着绿马甲、佩戴红袖标,在各小区桶站定点值守,耐心指导居民正确投放,及时清理散落垃圾、维护桶站环境,让曾经的“异味源头”变身社区文明“展示窗”。同时,街道各社区定期组织居民、志愿者及工作人员开展周末大扫除,清洁宣传栏、绿化带、卫生死角,铲除顽固小广告,全方位擦亮社区环境底色。



精准宣讲,让环保习惯“入人心”。中路北社区创新开展垃圾分类月度宣讲活动,以“让环保理念扎根生活”为目标,宣讲员结合“四分法”核心要求,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可卖钱的蓝,易腐烂的绿,有毒有害红,剩下的放灰”等通俗口诀,配合投放点实地演示,让居民快速掌握分类技巧。生动易懂的宣讲不仅解答了居民“为什么分、怎么分”的疑惑,更激发了参与热情,推动垃圾分类从“被动执行”转变为“自觉习惯”。

特色创新,点燃参与“新热情”。一二条社区联合第三方回收公司推出“新风‘朝’可回收物集中投放日”活动,以“闲置置换礼品”的形式,吸引居民主动参与旧衣物、旧家电等可回收物回收。活动现场不仅提供政策咨询与知识讲解,还为腿脚不便的居民提供上门搬运、打包称重等便民服务。此次活动共有44户居民参与,回收旧衣物368公斤、旧家电55公斤,在传递“物尽其用”环保理念的同时,切实提升了居民的获得感与参与度。

如今的团结湖街道,从执法保障到志愿参与,从知识普及到特色活动,垃圾分类已融入社区治理的方方面面。下一步,街道将继续深化多元共治模式,优化执法服务流程,创新宣传引导形式,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常态化、长效化,让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让团结宜居的生态画卷在基层实践中不断延展。



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39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