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敬群,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

韩敬群表示,编辑力是文学繁荣的推动力,也是出版单位的核心竞争力。一个持续稳定发展的出版社,无论是传统精神还是人才梯队,都应该是传承有序的。他在跟进重要作家作品的同时,特别注重培养青年编辑,通过言传身教做好人才的“传帮带”,培养新手编辑的工匠精神。他认为,一个文学编辑的编辑力应该包括:对时代的领悟力、对生活的观察力、与文本近身肉搏的细读研判能力、与作者同行共进的能力,最重要的是终身践行、须臾都不放松的学习能力。他提到,高节奏多变化的竞争环境是把“双刃剑”,虽然一定程度上“迫使”年轻编辑快速成长,但也激励他们勇于打破条条框框,更具创新精神。他建议进一步完善青年编辑人才培养机制,政府人才资源配置上可适度向青年编辑倾斜,尽力为青年编辑人才解决大城市生存成本高的后顾之忧,同时出版管理部门与业务部门要加强合作,提升出版业编辑力的建设,为出版业打下长远发展的扎实基础。

 

 

毛增余,中国经济出版社总经理、总编辑

毛增余提到,中国经济出版社通过举办经济学术交流活动打造品牌影响力,同时挖掘垂直细分领域,树立行业内的专业认可度。他以中国经济出版社打造“图书+”为例,通过挖掘社内多媒体人才,开发了电影、纪录片等多领域的业务。对于培养出版复合型人才,他建议单位要给予资金、平台等支持,在实践中提升人才素质,并适时调整考核政策及标准,为精编辑、懂管理、善经营等不同类型出版人才打通成长通道。针对出版人才传帮带的问题,建议结合所属领域的行业学者资源,建立起梯级专家人才队伍,由专家对青年出版编辑进行指导,助力培养优秀的出版后备人才。

 

 

辛迪,中国书店出版社总编辑

辛迪认为,古籍编辑要立足于当下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播的需求,对古人作品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也对古籍编辑在专业素质、综合能力、文化修养和文化视角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入职编辑选聘方面,加大古籍人才引进力度。从全国一流高校的古籍所、文献所、中文历史系等院系引进专业人才,对于古典文献学专业的研究生优先录用。新入职编辑整体学术素养高,学科基础扎实,文字处理能力强,自我学习能力强,经过培养可以很快胜任编辑工作。中国书店出版社在培养人才过程中,充分发挥古籍全产业链和“店社合一”的优势。她建议出版单位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邀请各领域专家学者授课,发挥各学科专业优势,动员编辑积极参与,培养学者型编辑的专业水平,同时促进编辑之间相互交流学习。

 

 

庄红权,清华大学出版社副社长

庄红权指出,人才是文化产业最重要的因素,清华大学出版社为每名新编辑设置两名导师,每年评选最佳新人奖,设置首席策划制度,激发人才活力。清华大学出版社以图书出版为一体,以数字出版和期刊出版为两翼,自主研发了科技期刊国际化数字出版平台,一年来,该平台取得了1400万次访问量。他建议通过多种途径提升新编辑的素养,让其在团队中更具获得感和成就感;为提高编辑队伍的战斗力,领导层要明确相关考核标准,适当时候要及时止损;作为出版单位的管理者,在充分了解行业发展路径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对自己的要求,提高综合素质

 

 

刘凯,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常务副总编辑

刘凯结合自身发展经历谈到,提高编辑力的过程也是编辑品格养成的过程,每一本让读者赏心悦目的好书,背后都凝聚着编辑的满满诚意和用心。他建议,一是要有敬畏之心,保持对出版和作品的敬畏,同时也是对作者和读者的尊重,在懂得敬畏的前提下,做书能够帮助编辑实现自我价值;二是要有责任之心,对意识形态、内容质量、作品形态严格把关;三是要有真诚之心,开诚布公谈合作,从而让对方自然而然地产生信服,同时要坦诚面对自我,在自己的工作范畴内,做到尽善尽美。

 

 

王希光,北京凯声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凯叔讲故事总编辑、公共事务副总裁

王希光分享,凯声文化一方面成立负责内训的龙门学社,组织专家、学者对内容创作者、产品和运营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促进不同岗位工作者的交流、学习,提高了内容创作者的效率和产品制作的效率;另一方面对优秀人才给予即时性的现金奖励,提高人才积极性。她建议面向数字视听企业放开编辑职业资格申请。

 

 

马艳霞,掌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编辑

马艳霞认为,术业有专攻,掌阅内部有签约编辑、审核编辑、运营编辑、版权编辑等分工,不同类型的编辑分别掌握着传统出版或数字出版相关技能。在人才矩阵的布局上,掌阅一方面注重培养出版编辑的选题能力和营销推广能力,另一方面着重提高签约编辑、审核编辑对网络意识形态的把关能力,通过入职培训、专题培训、双月考核等方式严把关。她建议有针对性地加强数字出版编辑的培训。

 

 

徐铁忠,北京爱奇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编辑

徐铁忠提到,爱奇艺在打造IP上有两条路径,一是影研中心负责挖掘严肃文学中可以影视化开发的内容,对严肃文学进行剧本化的开发、研判、改编,如《人世间》《风吹半夏》等作品;二是爱奇艺文学,从网络文学作品中发现好的作品、作者资源,进一步进行影视化的开发,如《苍兰诀》《卿卿日常》等作品。他建议有关部门结合互联网科技企业的特殊性,进一步明晰数字出版编辑职称评定、评级的路径。

 

 

乔婷婷,完美世界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编辑

乔婷婷分享道,完美世界的前身是洪恩教育,除了游戏业务外,还开发了网络文学、影视剧、综艺节目等业务板块,在不断开发新业务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内容为王的发展思路。她希望在未来发展中能够与传统出版行业有更多交流,建议强化网络文学作者培训和人才梯队建设。

 

 

赵柳柳,北京点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兼人力行政部总监

赵柳柳谈到,2022年点众科技抓住了短剧的风口,从数字阅读平台转型为数字内容平台,公司致力于培养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复合型人才,通过提拔高效人才替换低效人才,完成人才梯队迭代。她建议在培养编剧和编辑团队的过程中,根据人才成长的阶段性和不同情况设定不同标准,并用电子化的内容确保关键行为的实施。